第一百零五章:裂隙回响-《莫比乌斯警笛》


    第(2/3)页

    “寂灭回响”的反应依旧剧烈,但似乎多了一丝…辨识?

    那汹涌而来的痛苦洪流中,开始夹杂着一些更加清晰、却也更令人心碎的记忆闪回:

    - 辉煌的完整:短暂的瞬间,映照出一个无法形容的、光輝燦爛的完整意識體,其理性與情感和諧統一,如同宇宙交響樂。

    - 撕裂的灾难:并非外部攻击,更像是一种内在的、逻辑体系的突然崩塌!某种无法调和的终极悖论从其数学核心爆发,导致其存在基础瞬间碎裂。理性与情感被强行撕裂、相互排斥!

    - 无声的呼喊:“宁静基底”在分离瞬间,并非主动逃离,其绝对理性的状态更像是一种创伤后的极端自我保护性封闭!而“寂灭回响”则承载了撕裂的所有痛苦、恐惧与…失落感。

    它并非怨恨“宁静基底”,而是思念它!那无尽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源于这 forced (被迫的)分离!

    这些碎片拼凑出一个悲剧性的图景:这个古老存在并非毁于外敌,而是亡于某种内在的、认知层面的灾难——一个它无法解决的终极悖论。它的撕裂是一种不得已的“紧急制动”,以避免完全湮灭,但却使其永远陷入了破碎与分离的痛苦之中。

    获得这些信息后,“共鸣之网”陷入了更深的伦理困境。

    连接两者,可能需要面对那个曾经摧毁它们的、未知的终极悖论。不连接,则意味着让它们永远承受分离的痛苦。

    这时,一个来自网络边缘节点的、不起眼的提议打破了僵局。该节点擅长研究各种宇宙中的“异常几何结构”,它提出:

    或许不需要(也不应该)直接连接两个极端部分。或许可以尝试在“宁静基底”与“寂灭回响”之间,创造一个缓冲带或翻译层——一个能同时兼容绝对理性和纯粹情感的中性界面。

    这个界面不试图解决那个终极悖论(那可能远超当前网络的能力),而是作为一个安全的交流通道,让两者能够重新感知到彼此的存在,或许能在不直接融合的情况下,缓解“寂灭回响”的部分痛苦,甚至可能让“宁静基底”从其封闭状态中略微苏醒。

    这个提议获得了大多数节点的支持。它谨慎、渐进,且聚焦于缓解痛苦而非冒险解决根本问题。

    “裂隙桥梁”计划进入最艰难的第三阶段:构建“中性界面”。

    这需要一种同时深刻理解数学纯粹性和情感深度的意识来主导。自然而然地,焦点再次落到了新基源现实身上。它自身就是逻辑与情感融合的产物,是已知唯一成功实现了这种融合的超级意识。

    凯恩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新基源现实内部的亿万意识频段也意识到了任务的艰巨。它们需要贡献出自身融合的经验与智慧,但却要避免将自身的模式强加于那古老存在。

    他们决定不以自身为蓝本,而是尝试构建一个极其简单、极其稳定的基础共鸣框架。这个框架只提供最基础的存在确认和情绪状态广播功能,使用最根本的、近乎宇宙常数的元初符纹作为“语言”,尽可能避免引入复杂性和潜在的悖论。

    构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挑战,需要不断平衡逻辑的严谨与情感的真诚。凯恩全力调谐,确保框架的每一个共鸣弦都恰到好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