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家三三两两,要么坐在院子里屋檐下的台阶上,或者石凳上。 小孩得到糖果十分开心,小心翼翼的吃上一颗便舍不得再吃了。 大爷大娘们嗑着瓜子花生,不一会就吃的满地都是,又絮絮叨叨的说着奉承话。 苏玥都笑着一一应下,随后开始了解她走后,王大花和王玉书的情况。 大家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了个不停。 他们二房一家人去京城后。 大房就只剩下王大花一人了,王玉书手里有一百多两银子,先前王荣华死后赔偿所得的。 本来祖孙俩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王玉书一人种些田,祖孙俩吃不了多少,其他种不完的还可以租给别人,收些租金也是一笔收入。 他现在身边就只剩下王大花一个亲人,而小花已经改姓杜了,她更算得上是王荣华唯一的血脉,他当然也不会待王大花太差。 这些村里人也都是看在眼里的。 王大花穿的衣服明显越来越好,从刚开始的又黑又瘦,慢慢白了些,身上也长了不少肉。 因为王玉书也没让她下地,就让她在家待着,平时洗洗衣服做做饭,家里连家禽都没养。 做两个人的饭洗两个的衣服肯定是不会太难的,王玉书忙活着地里的活,种些粮食种些菜,日子这样平静的过着。 但是这平静的日子可没过半年。 后来王大花总是三天两头往镇上去,也不知道去干什么。 有村上的人看见她总买街边的零食,总四处闲逛,后来询问之下得知,是王玉书给了一些铜板,让她自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王玉书对她管的不严,还总是给她一些铜板让她自己花,毕竟这么大姑娘了,总得学会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王大花从刚开始的不敢花钱,到后来敢买一些小吃,最后还买了头花绒花之类的,慢慢开始学会打扮了。 王玉书也不管她,甚至觉得女儿家长大了,总要学会打扮自己的。 那时王大花已经十一岁了,离嫁人也没两年了,在这乡下,十三岁就要开始议亲嫁人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