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准备笔墨,我要写信!” 相比李氏的娘家日渐败落,陆氏的娘家可是蒸蒸日上,而这也是陆氏能在沈家活得这么随心所欲的底气。 她很快写了一封信,安排人送回娘家。 信里,陆氏将事情来龙去脉讲了一遍,恳请她大哥能出面,给李家一点教训。 对李义府这位沈家的舅爷,陆氏是真的瞧不上。 一个家族要兴旺,必须是男人立得起来。 指望女人高嫁,从而回馈娘家? 若是娘家立不起来,这嫁出门的闺女在婆家连大声说话的底气都没有,又凭什么能回馈娘家? 本末倒置,这李家败落,简直咎由自取! “在那位舅爷离开沈家前,闻喜堂的消息,多注意着点儿!” 陆氏在书信送出后,便吩咐了身边的管事嬷嬷一声。 对方恭声应下,自去安排。 大宅门内,想要听到那一处的消息,只要将那边侍候的小丫头、粗使婆子都给拿下,这大宅门内的事情,便没有秘密可言。 而要做到这一点,只要银子给到位。 曾经,李氏在沈家掌权的时候,她身边侍候的丫头、婆子都不是眼皮子浅的人,并不会这么容易被买通。 但沈慎之前跟李氏闹翻,将李氏身边侍候的人都给发落了,只留了一个陪嫁的王嬷嬷。 因为这个,闻喜堂如今侍候的人,对这老太太基本没啥忠心。 至于出卖老太太,事后会不会被清算? 这种事情,属于一把双刃剑,她们卖了老太太的消息,而那买消息的人,也不会希望自己被暴露出来。 所以,只要胆子大,银钱尽管收。 …… 李义府并不知道这些。 虽然他如今是李家的老太爷,但李家早已败落了。 比起当初的郑家,也是不遑多让。 日子难熬,各种的委曲求全、虚与委蛇,固然是让李义府学到了很多的手段,但也让他少了很多的体验。 就比如这大宅门内下人的生存之道,李义府就不怎么了解。 是以,李义府丝毫不晓得他在这沈家的一举一动,都在有心人的注意下。 而他的那位小厮,苦惯了,忽然间被招待的很周到,那自然是有啥说啥,便是李义府一把年纪还在外面养个外室这事儿,也被抖搂了出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