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七姐姐,你是不知道,朝堂上的那些文官,居然都跑去打仗了!” “有个御史,据说有百步穿杨的本事,还有个兵部的主事,说是力能扛鼎!” “皇兄为此,还特意又出动了两卫禁军,去北边找戎族麻烦了!” “真没想到,读书人里,居然还有这样的!” “我还以为,朝廷的官员,都跟那个状元郎一样弱不禁风呢!” 欢喜公主叽叽呱呱地说着,说到最后,又把郑斯阕拉出来鞭尸。 而在欢喜公主跟沈云瑶说起郑斯阕时,这位状元郎正在翰林院做鸵鸟。因为翰林院的两位侍讲学士,也跟着那些请战的文官一起,向北去了。 这两位,跟他同期的进士,可人家那身板,真随便碾压郑斯阕。 郑斯阕这个状元郎,就如欢喜公主所言,是走了运得来的。 “郑学士,今日无事,可早些下值!” 半下午的时候,内阁大学士身边的主事前来传话。 郑斯阕第一时间离开了值房,匆匆回转。 虽然没有人说他什么,但他总觉得周围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似乎在问为什么他这般年轻,竟连这点胆气都没有。 可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人多看他一眼。 一切,不过是他疑心病犯了。 同期进士,与他一般进了翰林院的两位,儒家六艺,虽然不敢说样样精通,但也是文武双全之才。 相比之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郑斯阕,终究是差了许多。 大雍,虽然实行的也是科举。 但科举选材并不是八股文的那一套,而是从实际出发。 在很多人看来,殿试后授官,能进翰林院都是有大才得。 可没有人晓得,郑斯阕之所以进了翰林院,纯粹是因为他的才学只能让他待在翰林院慢慢历练。 至于前程? 在熙和帝的心里,郑斯阕顶多就是修个史,偶尔给皇帝读读经史子集什么的。 说白了,郑斯阕的起点,就是终点。 只是,不管是郑斯阕,还是别的什么人,都不知道这一点。 哦,若说有谁可能知晓一点,那么,只能是谢子正。 别人盼着女婿能有出息,但谢子正不盼着。 相反,这女婿一直这样,女儿嫁过去,才不至于受欺负。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为了他的宝贝闺女,谢子正也是深思熟虑了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