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幕僚-《宋鼎》


    第(2/3)页

    他幼时就随父从老家楚州盐城迁到镇江,五岁时与哥哥陆清夫一道,拜京口名儒孟逢大、孟逢原二人为师。在孟氏学馆学习八年间,白日蕉窗论赋,夜晚抵足说诗,深得“二孟”喜欢,常言此子久后必成大材。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二月,十五岁的陆秀夫参加老家盐城的县试,名列第一;四月,赴淮安府参加州试,又高居榜首;之后进入太学深造,在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再赴淮安应乡(省)试又夺第一,次年与“宋末三杰”中的另一位文天祥同登进士榜,三榜连捷,名声大噪。

    只是二人之后的仕途便有了不同。文天祥是当科状元,为人才华横溢、忠愤慷慨,眼里不揉沙子,屡次上书痛陈朝中弊政,管你什么董宋臣还是贾似道,但凡有他觉得的不对的举措,向来是直斥其面、毫不留情。为此数次被弹劾、贬斥,却都能很快起复,再任要职,宋理宗称他“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而陆秀夫与文天祥的豪气外放截然相反,他性情十分沉静,不喜张扬。虽然中了进士,却没有任官,而是继续潜心就学。却不知李庭芝用了什么手段竟请得他出山相佐,贾似道又许了他些什么东西,才让他肯远涉重波,到昌化军来?

    贾旭不到晌午便在码头等候。之前快马来报,陆秀夫船到琼州,又于昨日清晨启程赴昌化,按程今日午后该到。贾旭却在码头等到申时末,也未见到琼州来的官船,直到日头即将落到海平面之下,港里才驶入几艘货船,乃是贾旭派去钦、廉、雷、化四州采购鸭苗的船只。

    之前在德旺番茂老寨平乱,贾旭所部颇多夜盲症,让他认识到当世之人营养状况偏低的问题。平日里百姓吃米能吃饱就不错了,哪还吃的起肉,又管的上什么营养均衡?可叫贾旭猝然间给大家搞大量的肉来补充营养,却有些强人所难。岛上几乎没有畜牧业,与黎民交易些山中打的野味,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后来还是摸着胳膊上的蚊子包,才灵光一现,岛上虫子多,正适合养家禽啊。沿海滩涂广袤,岸上溪流众多,加上种稻的水田连阡连陌,简直是鸭子的天堂。岛上本也有农户养鸭,只是数量太少,供不得全城人吃几顿,贾旭便派船去对岸各路广购鸭苗,今日这几艘船便是其中之一。

    船只靠港,各种竹筐竹篓抬到岸上,连绵不绝的“呱呱呱”的叫声甚为聒噪。贾旭正想着回府,再派快马去琼州问问怎么回事儿,却见一个着青衫的年轻人,从货船上走下,在周围一群穿短褂的船夫中显得极为显眼。待他走到近前,贾旭见其身形修长,脸庞清秀,气质温润如玉、古朴典雅,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如墨般的浓眉下,双眼深邃、目光灼灼。

    来人见到贾旭,稍加打量了一下,然后拱手行礼,开口说道:“这位可是贾军使?”

    贾旭急忙拱手还礼,问道:“先生可是陆君实?”

    来人答道:“正是不才。”

    贾旭大喜道:“我还道先生有什么事情耽搁,今日不来了,还想着派人去琼州问问。却没想这便相见了。”

    他一边帮陆秀夫摘取粘在身上的鸭毛,一边问道:“信上说先生是坐官船而来,却如何搞成这样?”

    陆秀夫答道:“官船遇暗流搁浅,刚好这几艘货船路过,我便转乘货船而来,勿了些时辰,还望军使大人莫怪。”

    “不会不会,我还觉得委屈了先生。”贾旭说道。

    他将陆秀夫引到车驾跟前,请陆秀夫上车回府,陆秀夫却抬头望着眼前日暮中的县城,问:“贵衙距此处远近?”

    贾旭答道:“不远,乘车只一刻,步行半小时便到。”

    陆秀夫点了点头,问贾旭道:“乘了两日的船,舱中逼仄。不才想走着回去,不知可否?”

    贾旭闻言,知道他是想看看昌化县,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人是请来了,但是愿不愿意为他效力,还是要陆秀夫自己决定。也许对他的考校现在就已经开始了。

    “那又有什么不可?”贾旭答道。“我平素也都是走着往来码头与府衙之间,今日是怕先生舟车劳顿,方才备下车马。既然先生觉得船中闷,想透透气,那我就陪着先生走回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