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传承和发扬-《我睡后混成大明星》
            
            
            
                
    第(3/3)页
    秦慕楚这才努力收敛好奇心,回答问题:
    “我之前拍了一个关于李清照的短片,放到央视播放,反响还不错,央视就想做一档类似的节目,宣扬传统文化的。
    我就提了个建议,节目可以把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国家的宝藏嘛。”
    秦慕楚把做《国家宝藏》的原因挑着些能说的说了出来。
    张馆长和几位中年教授听完后都沉默了一阵,低头思考着。
    半晌,还是张馆长开口,他拍了拍秦慕楚的肩膀:
    “好,你这个年纪,就有这种想法很好。
    我们这天天去挖自己祖宗的坟,就是想找到自己的根,民族的根,但这根找到了,不能就我们自己知道,得让天朝人都知道,宣传方面成了很大问题。
    博物馆也想了很多法子,去学校做宣传,发传单,但效果都不怎么好
    博物馆除了些旅游团的游客,正常都没人愿意来看,就是旅游团来的,也都兴趣不高。
    反而一些洋鬼……老外,他们很有兴趣,问个不停……唉!”
    说到最后,张馆长长长叹了口气。
    秦慕楚张张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自己家的宝,自己不当回事。
    结果老外喜欢的不行,这也挺讽刺的。
    这时,旁边另一个中年教授说话了。
    秦慕楚记得他,姓王,是个教历史的教授。
    “这些年看电视人越来越多,好多人对历史了解都是从电视剧里得知的。但是电视剧剧本毕竟是文学创作,很多时候会改写,甚至乱写,这种宣传我也不好说它的好坏,但终究是有一定误导性。
    你这个节目,不知道是写实的,还是重戏剧创作的?”
    戏剧创作?
    秦慕楚第一次听到有人把“胡编乱造”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基本是写实,不管是人物也好,还是事件,都是按照史书记载来进行创作……不过也少不了戏剧创作的部分,这部分我们也尽量靠近历史,就像这次做的这个《青铜仙鹤》……”
    接下来,秦慕楚详细讲解了《青铜仙鹤》中对始皇帝的塑造。
    最后还拿出笔记本电脑,把录的排练视频播放给他们看。
    这也是他来之前怕被问到节目相关问题,特意准备的,正好派上用场。
    视频播放,几个中年教授都目不转睛地看着。
    十来分钟的视频很快放完,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都看到对方满意的神色。
    “不错,这种创作是在允许范围内的。”
    刚刚问秦慕楚“节目是写实还是戏剧创作”的王教授满意地点点头,露出一丝笑容。
    “不过,燕太子丹的演员有些太年轻了,他应该要比秦王年纪大。”
    “嗯,这点我也考虑过,正式演出时会通过化妆,让他看起来比秦王大个十来岁。”
    王教授听了这话,更加满意了,点点头不再多说。
    “哈哈,老王不再说说?这秦史可是你最权威的领域。”
    张馆长笑着打趣道。
    “什么最权威,历史这东西,谁知道下个墓挖出来的东西,会不会推翻前面的认知。”
    王教授摆摆手,说出的话让一众教授们都沉默了。
    他这话不是无的放矢。
    始皇帝这些年的形象一直是昏庸暴君,秦朝也是苛政的代表。
    陈胜吴广因为担心雨天延误工期被斩首,于是揭竿而起,成了秦朝灭亡的导火索。
    这个故事是《史记》记载,广为人知。
    但70年代出土的睡地虎秦简,上面就记载了很多秦律,其中就有关于徭役迟到的惩罚措施。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及诣。水雨,除兴。”
    意思是延期3到5天给予口头警告的处罚;6天到10天罚一个价值盾牌的财物;10天以上罚价值一副铠甲的财物。
    最主要的是,若是因为下雨道路积水而延迟的,可以免除惩罚,甚至免除此次服役。
    这就和《史记》记载的完全不同,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也就不成立了。
    而在2002年出土的秦墓中,更加颠覆了人们对秦朝的认识,大兴徭役、修长城、广发战争、焚书坑儒……
    这些所谓的暴政,都有了与其他史书中的不同解释和记载。
    ……
    “挺不错的,有你这样的内行来宣传历史,宣扬传统文化,我们就只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张馆长笑着拍了拍秦慕楚的肩膀,其他几位中年教授也都点头赞同。
    张馆长又道:
    “如果以后拍历史相关的东西,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尽管来问我们。”
    秦慕楚闻言一喜,他这次排《青铜仙鹤》话剧时,就因为场景、服装的布置,耽误了几天功夫,后来还是请一些专家来才给解决。
    有了这份人脉,以后要是再拍历史剧,那就简单很多了。
    毕竟这年头专家有真有假。
    但这些教授肯定是真正的专家。
    当即道:
    “一定一定。”
    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喊声。
    “当年你住牛棚,老子就不应该偷偷给你送馒头,饿死你个老混球!”
    秦慕楚寻声看去,戴老教授已经拍案而起。
    另一位老教授不慌不忙地反驳:
    “你不送馒头能有今天?不是我教你认字,你现在名字都不会写,早不知道在哪埋着了!”
    “放屁,老子比你小十岁,肯定死你后面!”
    “你特娘的才放屁!”
    ……
    两位老教授已经完全是在人身攻击了,估计这会儿都忘了为什么吵架。
    旁边几位不仅不劝,还悄咪咪地拱火。
    “咳咳,那个,两位老师认识大半辈子了,也是亦师亦友,哈哈。”
    张馆长看着傻眼的秦慕楚,也有些尴尬。
    几位老师都到了养老的年龄,一般文物用不着他们出山,都交给他这些“年轻人”去做。
    听说节目这事儿,几个老兄弟就商量着聚在一起,重点是吵架……不是,联络感情,节目只是由头。
    不然也不能一直吵架,完全不管什么节目。
    “咳咳,老教授身体真好。”
    秦慕楚尴尬地笑笑,起身告辞:
    “那我就先走了,你们忙,不用送。”
    ……
    (还有一章,在写……)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