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队长,瞧您说的,我来上班啊,能有什么事情?” 李卫东反驳。 自己好歹也是第六农场的副队长,正儿八经的那种,来上班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听到他的话,赵海峰脑袋差点没转过弯来。 似乎,是这么个理。 但为什么听上去这么别扭? “周副教导员?” 赵海峰迟疑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说道。 毕竟在他眼里,如今第六农场唯一能吸引李卫东的,估计就是这个对象了。 虽然两口子在一个单位,都担任干部有点不太合适,但到目前为止,两人还没有结婚,尤其是在很多人眼里,李卫东迟早会离开,也不耽误什么。 “队长,在您眼里,我就是这种儿女情长的人?” 李卫东理直气壮的看着赵海峰。 不能凭空污蔑他的名声。 “怎么会呢。” 赵海峰摇头。 但看他的神情,就差写着是。 “队长,不瞒您说,我最近一段时间打算把温室大棚搞起来。” 李卫东也没有瞒着,直接说出自己的目的。 监狱审讯情报组那边,有向天明在,加上常庆波也在不断放权,他这会过去反而不好。 而训练基地,他刚刚去烧了把火,那帮训练成员现在正憋着一股劲准备超越狼牙特战小队,把名字刻在荣誉墙上,根本就不需要人监督。 况且,有陈侠跟王宏伟这一武一文在,也足够了。 就算真出点乱子,他就在农场,十几里地而已,跑着都能赶过去。 同样不需要担心。 而且剩下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数来数去,也就只有第六农场这边的温室大棚值得他上心了。 他必须得在这边有成果之前,把人设彻底立起来。 农场开垦的土地还等着他改良的甘薯。 村子里那边,估计现在已经展开大会战,正热闹着。 为了即将到来的卫东一号,李卫东也得上点心。 “温室大棚?不是已经搞好了吗?你不在的时候我还去看过,那边负责看管的技术员说,目前甘薯的长势不错,接下来给咱们农场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当秧苗还是不成问题的。” 赵海峰疑惑的说道。 “队长,这才哪到哪呢?如果只是为了给农场弄秧苗,干嘛费这么大功夫?我希望的是,这次温室大棚能够成功培育出优质的甘薯来,不管是抗旱能力,还是产量,最少也得提升百分之三十。” 李卫东直接下了一个远大目标。 百分之三十看似不多,早几年,亩产万斤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那是吹。 赵海峰又不是那种什么都没经验的,他作为农场的队长,对种地还是有一定研究的,所以他很清楚改良以后的甘薯如果能够增产百分之三十,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将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如果谁真能改良出这种品种的甘薯,什么青史留名,什么挂红花,游长街都是应有之举。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压根就不相信李卫东一个外行能够鼓捣出来。 哪怕之前几个技术员都在他面前夸李卫东水平不输他们,赵海峰也从未相信过,只是以为对方说的客套话。 在他眼里,李卫东就是个能破案的高手,那里才是他的舞台。 至于研究甘薯增产,那是农科所的事情,是那些专家技术员的责任,跟李卫东八竿子打不着。 “卫东,我知道你当初建这个温室大棚心是好的,但咱们也得讲实际,求事实对不对?浮夸风要不得。” 赵海峰语重心长的劝着。 他就怕李卫东把路给走歪了。 好好的训练基地副大队长不去当,跑来研究什么甘薯增产,这不是典型的不务正业吗? 虽然李卫东现在的级别比他高,但他好歹也是第六农场的队长,而且年龄比李卫东大不少,即便作为一个老大哥,他也不能看着李卫东走上歪路,就算说的话令人不满,不高兴,他也得说。 如果李卫东还犟,不听劝,他说不得去找找大队长了。 估计也只有大队长的话,李卫东才会真正听进去。 但那样一来,他就成了打小报告的人了,很容易让人反感。 尤其是李卫东的级别,真要闹起来,他也没什么办法。 “队长,您不相信我?” 李卫东故意说道。 “这不是相不相信的问题,而是实事求是。” 赵海峰语重心长的劝着。 他觉得为了这个温室大棚,李卫东有点走火入魔了。 早知道会这样,他当初就不应该同意建什么温室大棚。 “要不咱们打个赌?” 李卫东换了个方式。 没想到,赵海峰连听都不听,便直接拒绝:“不打” “队长,这样吧,训练基地的工作我都已经安排好了,就算短时间内不去也不会出事,而且两边这么近,真要有什么事情,随时都能过来找我。 而这边呢,我打算邀请几个专家来,大家一起共同研究甘薯的培育改良。 如果没什么成果,等这批大棚的甘薯丰收后,直接把大棚拆了,我以后再也不搞什么甘薯改良了,您看怎么样?” 李卫东也知道赵海峰不同意的原因,所以只能采取迂回战术。 尽管他强硬的要来,对方也不得不答应,但李卫东却不想这么做。 如果做什么都靠以权压人,那所谓的民主,又有什么意义? 而且赵海峰是第六农场的队长,他来到这里,并不是以什么训练基地副大队长的身份,而是第六农场的副队长。 那么,赵海峰就是他的上级。 哪有跟上级对着干的? 还讲不讲规矩了? 恐怕落在别人眼里,会成为他仗势欺人的把柄。 这个印象一旦被固定,以后再想转变可就难了。 “卫东,就一个温室大棚,用得着这么大费周章吗?” 赵海峰实在是不解的问道。 如果甘薯改良真有这么容易,不早就弄出来了? 哪还会等到现在? “队长,这可不是一个温室大棚,而是关系到千千万万的人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都得拿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来,万一,真的成了呢? 到时候咱们第六农场可就光荣了,这个集体荣誉,也是属于第六农场的,您作为队长,更是得记上浓厚的一笔。” 李卫东正奇相合,一边大道理,一边功劳诱惑,倒还真把赵海峰说的有点心潮澎湃。 是啊,万一呢? 而且刚刚李卫东也说了,不是他自己研究,而是邀请几个专家共同研究。 如果真的能够有成功,不需要增产百分之三十这么夸张,哪怕只有百分之十,都将是一件大功劳。 这可是凭空多百分之十的产量。 看似不多,但如果放大到一亿斤,那就是增加一千万斤。 赵海峰记得,去年的报纸,全国甘薯的总产量是八千多万吨,如果增加百分之十,那就是凭空多出来八百多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 所以,在这巨大的诱惑面前,他明显心动了。 李卫东见赵海峰心动,趁热打铁,继续劝说。 很快,赵海峰咬牙说道:“行,那咱们就来个君子协定,如果不行,你就好好当你的副大队长,别整天往这边跑了。” “好,一言为定。” 眼见说服了赵海峰,李卫东也很高兴。 而且,在旁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看来,其实并不难。 现在只需要一个正常的途径来孵化,让一切变得理所当然。 或许,等那些专家来了,可以弄出点意外,故意让炉子灭了,或者大棚出点意外,又或是别的办法,然后导致出现‘变异’,继而发现‘优良’的品种。 然后经过尝试培育,达到目的。 八千字!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