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苦海余生》的赤果镜头-《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2/3)页

    没想到,江山给来了这一出……

    黄华看了眼另一张下铺,识相的攀上上铺,又宽又舒服,包盖一翻也拿出本书来,捧在手上又记又划。

    此情此景下的张路,稍稍撇了古铮铮一眼。

    下一秒也利索的挂上了相机:“古台,我去车厢走走,看看这趟车上,有什么可以拍下的新闻新气象。”

    “嗯~”古铮铮的脸色柔和了不少:“去吧,注意相机安全。”

    江山的《赤壁大战》还有六张就要完稿了,本以为这一趟燕京之行,哪怕一天画上三张也能完成。

    没想到,一笔都没画。

    打看见软卧车厢的第一眼,江山就决定,不画完不停车。

    渐渐的,包厢里的三位从一上来的没事找事,到后来竟都忙得直不起腰了。

    工作启划、工作总结计划、《论摄影的技巧》……一个比一个投入。

    夜幕下,奔驰的包厢内。

    已经工作了半天的古铮铮,拿起了江山的《赤壁大战》。

    一会看看画,一会看看江山。

    忽然间,想把小江同志彻底留在电视台的意愿,更加强烈了。

    江山却如入定后的老僧一般,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

    每一页构图,每一处落笔,都已经刻在脑中,他只要专心的画、画、画……

    最后,直到江山画完最后一笔,躺下时。

    包厢外的走廊上,张路仍坐在折叠凳上专研着手中的《新闻传播与角度》。

    ……

    浦江市。

    在燕京沉了一天的雨,回浦江倒落了下来。

    上午快九点时,一手提一只大网兜的江山,终于走进了安和街的51号小院。

    兴冲冲的对着家门,喊了两嗓子,没人应声。

    江山:“……嗯?”

    这個点,江妈怎么也不在家?

    “别叫妈了,”

    李若诚推开家门走了出来:“从燕京回来了?”

    江山顺手接过老人提溜在手里的折叠躺椅,搁地上支起来。

    “回来了,这不,”江山从网兜里拿出一包板栗,一包果铺:“给您和李姨带的,好好尝尝。”

    “我们又不是三岁小孩,”李若诚伸手接了过去,看了一眼:“这板栗不错,我挺爱这一口。”

    “李叔,”江山也不跟李若诚见外:“我把这东西先搁您屋里,好几天没去译制厂了,得先去看一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