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还真把她请来了?” “这还不明显嘛,” 江山和陈佩丝,双双把邱岳峰按在了椅子上:“赶紧帮着挑两句台词吧,一会人朱老师还有另外的工作呢!” 自打《潜伏》的广播剧被敲定后,江山一连窜的神操作,惊得邱岳峰直呼开眼。 可没想到的是,这小子居然还留了更大的后手。 “两句台词是吧?”坐在录音台前的邱岳峰,不停的翻看着剧本。 吃惊归吃惊,活还是要干的。 这个时候,刚刚已经互相认识的一群同志,慢慢的靠了过来。 其中,也包括了朱逢博。 “参考朱老师的嗓音条件,”邱岳峰的台词本,终于停止了翻动:“要不……干脆就在《潜伏》里当回播音员吧。” “这个提议好,” 感觉非常合适的江山,赶紧在人群中找到了朱逢博的身影:“朱老师,你看行吗?” “我都可以啊,”没摸过门道的朱逢博,决定客随主便:“播报的内容不多吧?” “词倒是不多,但这一段内容得带着些情绪朗读。” “懂了,我先试一试。” “小吕,”邱岳峰很果断的点了吕晓的名:“你来帮朱老师配一段。” 几分钟后,录影棚的红色指示灯,再次亮了起来。 作为客串配音的段落,都可以先提前录制下来。 在吕晓陪着朱逢博走进录音棚的时候,邱岳峰和陈佩丝也一块走了进去。 江山的目光透过玻璃,看向了棚内。 这一会,他的视线微微有些模糊。 去年刚踏进译制厂大门那会儿,哪里能料到他江老三会在这里,录制起了自己的广播剧。 别说那会,就算是现在,江山依然感觉有点飘! 但心里的那个美啊,就差唱一嗓子了:创造的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一阵小声交流后,棚里的几位开始各就各位。 邱岳峰在抬起手的一刹那,陈佩丝扭响了身旁的收音机。 一段颇具时代特色的音乐,跟着就响了起来。 “伴着收音机里不断传出的音乐,坐在书桌前的余则成,正忙着将几卷微型交卷收进火柴盒里。” 邱岳峰的旁白声刚落地,陈佩丝立刻将手里的火柴盒,用力的开合了几下。 百忙之中,还不忘拉了一下搁在膝盖上的木头抽屉。 吕晓此刻的说话节奏,简直和专业播音员一模一样:“下面请听一位普通母亲,写给儿子深海的诗。” 终于轮到朱逢博开嗓了,只见她看着台词本深情的念道:“儿子,你快回来吧,妈妈不再需要你的奔波……” 成了! 只要不念错词,肯定就是一遍过的事。 棚外的各位业内人士,只稍稍听个开头,就都已经有底了。 江山这会也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到底是久经舞台的老同志了,这点考验还真难不倒她的。” “你知道《潜伏》为什么配的这么顺吗?”乔榛在一旁小声问道。 “知道,”江山好歹也在厂里待过一段时间:“广播剧用不着对口型呗!” “对啰,”乔榛悄声笑道:“你哪天再抽空去看看《姿三四郎》的剧组,毕克都快把那帮新人给逼哭了。” “那我可真要去瞧瞧了。” 浦江电视台配音组的创建初期,江山必须去凑个热闹。 就在棚外的两位小声约着去瞧别人热闹的时候,朱逢博已经在棚内完成了自己的配音处女秀。 紧接着,三位著名女同志赶紧在江山的带领下,扑向了译制厂最先进的一间录音棚。 “暖气早就提前打开了,” 早已等在那的丁铃铃,一见到自己的老大就迎了上去:“蓝丝绒背景、白色的布艺沙发都已经摆在了指定位置。” 蒋壮壮也跟在一旁,快速汇报道:“相机、灯光……全都已就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