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这两样的基础上,再加以精妙的烹饪手法,赏心悦目的艺术摆盘。 只有这样,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色香味俱全。” 当金师傅说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江山一行正好停在了一排生案的地盘上。 所谓生、熟案,其实就是切生、熟菜的案板师傅。 在江山眼里,这一排的景象才叫一个解压。 在这个没有花刀神器的年代。 一切的盘上艺术,完全是依靠人工的切、削、雕、刻…… “看着还挺好玩的,”江山:“永钰叔,你会干这个吗?” “我?”黄永钰摇摇头:“我就会吃。” “这个我也会。” 参观了一大圈后,江山一行又饿了。 除此之外,还都是一脑门的汗。 “瞧这热乎劲,”王世襄真替后厨的同志捏把汗:“到了夏天,估计都能中暑。” “没事,干我们这行的都扛热,”金师傅将他们领进了一间办公室里:“大家坐下来歇会吧。” 还没等江山坐定,一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小厨师,就给他们端上了四只精巧的小盅。 “哟,”黄永钰将小盅举在眼前查看:“好漂亮的罐子!” “诸位现在看见的瓷器叫夫人瓷,”金师傅:“是专给外宾中的首长夫人准备的。” “夫人瓷?”江山也觉得着实好看:“先生夫人用得还不一样?” 黄永钰:“分得这么细呢?” “可不是嘛,”金师傅自己都笑了:“很多时候我也搞不清楚,幸亏有分管瓷器的同志帮忙。” 众人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盅佛跳墙。 “我这有一份开国第一宴的菜单,”金师傅虽然没喝汤,但端了杯茶和江山坐在了一桌:“你们想看看吗?” “好啊!” 金师傅一回头,将一沓准备好的材料放在了桌上。 “这张是第一宴、这是72年的、这是……” 看着一张张菜单,江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怎么每份菜单上都有桂花盐水鸭、黄焖狮子头、燕京烤鸭、咕咾肉,这几个菜?” “美食外交嘛,”金大厨笑道:“这几个固定菜式不但外宾们爱吃,咱们国家的领导也非常喜欢。” “这几个菜我也喜欢。” “我也一样。” “那好,”膀大腰圆的金师傅表示:“今晚就给伱们2号楼安排上。” “哎呦您看看,”江山和黄永钰对笑了一眼:“您对我们这么照顾,我们还真怪不好意思的。” 黄永钰也客气道:“我们这几个就馋您这口,给你添麻烦了。” “这有什么,”金师傅摆了摆手:“接下来,我来和你们聊一聊满汉全席吧。” “您受累,” 江山说话的同时,一只索尼随身听已经摆上了桌。 再瞧一旁的江河同志,已经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了。 金师傅一瞧这架势,头一回感觉到了来自烹饪界之外的倍受重视。 立刻决定今日必将言无不尽、知无不言。 到了1985年,日-本的龟甲万酱油厂,将来到我国拍摄了一部共为5集的《中国之食文化》纪录片。 在文化局的支持下,这部集齐了京、沪、苏、广、川,各地美食的纪录片。 不但罗列了各地的特色美食,还将各式烹饪技法也收集在内。 什么仿膳饭庄的红烧熊掌、听鹂馆的活吃昆明活鱼……皆给你表演的明明白白。 “其实‘满汉全席’这一说法在清朝宫宴中并不真实存在,” 金师傅抿了口清茶:“别说是这种宴席,就是这四个字也从没在清代的史料中出现过。 唯一有点靠边儿的,是一本出自乾隆年间的《扬州画鲂录》。 在这里面记录的一份菜单上,可以见到‘所谓满汉席也’的字样。 这里面说的这个满汉席,就是乾隆当年下江南时,扬州盐商们给他精心准备的宴席。 等乾隆抹身回京后,这份菜单便成了日后达官贵人路过扬州时,点名要尝的席面了……” 1924年,溥仪走出了紫禁城,御膳房随之解体。 但一技在手、不愁吃喝的御厨们,很快就在民间实现了二次就业。 只要是他们出现的餐馆饭庄,均升起了御膳、宫宴的旗帜。 为了招揽更多的食客,“满汉全席”的营销策路也随后诞生。 当然,这些所谓的满汉全席,也多是根据清代《扬州画舫录》中乾隆南巡时的“满汉席”改制而来。 这份“满汉席”的食谱中,熊掌、猴脑都是小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