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早没了,”高师傅摆摆手: “咱们饭庄菜单上的仿膳主要还是以美味为主、珍奇为辅。 其实,满汉席说到底就是从扬州官场菜中提纯而来的。 依我看乾隆爷当年下江南,一半是为了解馋。 满菜在全席中顶多也就是个添头,除了大肉就是大肉这能有多好吃? 汉菜就不一样了,川、鲁、苏、粤,” 高师傅掰着手指头数: “湘、闽、浙、徽,别的先不论,就当年盛行于扬州的淮扬菜就够让乾隆惦记的了。 著名的宫廷四大抓抄是什么? 抓抄里脊、抓抄鱼片、抓抄腰花、抓抄虾仁。” “得,”王世襄:“一水的淮扬菜。” “别说是过去,”高师傅:“就连咱们敬爱的周总理,也非常爱吃淮扬菜。” “国宾馆的金师傅也说过,”江山:“宋朝宫里的御膳,往往还不如大臣府里的讲究。” “何止是宋朝,” 高师傅从自己准备的匣子里,找出了两张菜单: “这两张分别是朱元璋、朱棣在位时的食单。” 江山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二位皇上一天的伙食留存。 什么翡翠白玉、群英荟萃般的花式菜名,一个也没见着。 为了让御医熟知主子们每天都吃了些什么,必须一目了然的写得明明白白。 “一大早就吃上大葱炒羊肉和水蒸猪蹄了,”王扶林头一回直视自己和皇上的差距:“中午的菜多得更离谱,光汤就三道。” 接着再瞧朱棣,比他爸吃得更野。 到底是九五之尊、钟鸣鼎食之顶流。 哪怕是再不讲究的明,也岂是黎民可比。 至于光禄寺的厨子手艺如何,就得挑人下菜碟了。 “看着是辉煌,”高师傅笑道:“但就这些和张居正家的菜单相比,也还是猪食。 咱们国家明、清两代都是一天两顿饭。 当然,中间小打小闹的不计在内。 怎么也不能让皇上饿着吧! 但清代的宫廷有个规矩,再好吃的菜皇上只能吃三口。 所以,为了力保这三口吃得是掐尖的好玩意, 御膳房往往都是可劲的折腾。 咱就拿天天嚷嚷着要节俭、要朴素的康熙来说, 他老人家喝口蜂蜜,都得使唤5、6百号人给他养蜂。 到了慈禧那会儿,吃得就更没边了。” 就在满桌人,啧啧摇头的时候。 高师傅又道:“在华盖满京华的长安城中,有一种号称汇聚天下资源的烧尾宴。 我们师傅那辈儿就有一句老话,没有烧尾宴就没有后来的满汉席。” “还是唐朝的皇帝活得自在,”王世襄笑道:“如果对他们说这道菜你只能吃三口……” 黄永钰:“早就按大不敬给打发了!” “所以说,”高师傅点着满汉全席的菜单道: “别看这里面有些食材瞧着热闹,很多时候它还不如一盘豆腐吃着可口。” “清代的美食大家袁枚就曾说过,”朱家溍赞同道:“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货不佳、不如蔬笋。” “对,”高师傅心说这一桌原来也有明白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是这么写得。” 听到这,挨着江山坐得江河,压着声道: “老三,听这老头的意思,不会只打算给我们吃素了吧。” 江山心一拎:“先听听他下面怎么说。” “在我们仿膳,”高师傅指着一本饭庄菜单道: “将满汉席中的一些经典佳肴汇聚于此, 对于一些宫廷中的珍馐极品,经过我们的改良也保留了一部分。” “比如说蒸熊掌,”高大厨往后厨的方向指了指:“听说你们要来,我打今儿一早就开始蒸上了。” 众人一听,皆乐了起来。 “其实为了迎接你们的到来,”高师傅环顾一桌道:“我们仿膳早就开始准备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