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世襄的筐里冰淇淋越搁越多:“还有我的奶油味儿……” “行了行了,”黄永钰伸手拿了几包牛肉干:“挑几个得了,咱现在住的这屋可没有冰……嗯?” 不经意的一瞥,可把黄永钰给惊着了:“曹团长?” 曹禺:“黄永钰!” “您怎么会在这?” “我还想问你呢。” “我上纽约玩呀!” “你……”曹禺的表情依然像是在做梦:“上这来玩?” 这个时候,言归正传的黄永钰笑着指了指王世襄:“我来介绍一下,王世襄同志,和我一样都是纽约广告节参赛小组的顾问。” “你好,”曹禺、英若诚双双走了过来: “打年头时文化部组织了一只中国戏剧代表访问团,我任团长、英若诚同志任翻译。” 相比上一世只在沈从文家打过几回照面。 这一世的黄永钰和曹禺,却因为江山的横插一脚,同游了一趟敦煌莫高窟。 “我怎么听说你去的地是英国,”黄永钰:“如今,怎么又上米国来了?” “瑞士、法-国、英国都去了,”曹禺笑道:“米国是最后一站,也是待的最久的一站。” 这话一出,可把黄永钰、王世襄给羡慕坏了。 可更让曹禺和英若诚羡慕的,却是对方的消费水准:“你们出国在外的补贴标准是多少?” 黄永钰:“一美元一天。” “也是一天一美元?”曹禺不可置信的瞧着对方的购物篮:“那伱俩舍得这样花?” “这些东西又不用我们自己花……” 忽然想到什么的黄永钰,及时换了个话题:“在这说话不大方便,你们要不要上我那去坐坐?” 曹禺:“你们就住这附近?” “出了门左拐就是,”黄永钰朝外一指:“小意大利去过没?一个很有格调的地方。” …… “小意大利”社区,不但与唐人街一街之隔。 还是个在6、70年代的纽约,唯一肯把物业卖给华人的地方。 长期以来,这两片地区的居民一直都相安无事的交往着。 在旅游局的考察团离开后,江山便领着小组成员住进了“小意大利”的一家旅馆。 相比纽约城的喧嚣,极具欧陆风情的意大利社区,倒给了他们一种国中国的奇妙感觉。 这不,当曹禺、英若诚跟着黄永钰和王世襄走进“小意大利”时,立刻就挪不动脚了: “原来纽约还有这么一个好地方……” …… “小意大利”的一家小旅馆内,唯一一间能打国际长途的客房里,正围坐着几位中国人。 在得到卢旭章点头同意“比稿欧莱雅广告”的回复后,松了口气的江山再次抓起了电话。 “下一位咱们打给谁?”他瞧着王扶林:“部领导还是电视台?” “你决定,”老同志王扶林一向沉得住气:“反正都是要通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