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几位领导的安排下,“春风度”服饰将以品牌进驻的形式,在浦江的几家商场实现专柜铺货。 定制了统一进货价的“春风度”,只管出货,不参与进货方的任何售价制定调整。 作为一家新兴服装品牌,从保护进货方的利益考虑,“春风度”将负责旗下所有服装的促销宣传工作。 说白了就是,只要江山把自己的服装市场搞活了。 接下来,只需要负责生产与出货两项工作,就成了。 在江向南与江山,双双将报价单叠吧叠吧收起来后。 一场耗时大半年的服装买卖,终于等来了最后的收割时刻。 …… 1980年6月8日,星期天。 南京东路上的浦江第一百货商场内,热热闹闹、人来人往。 这一会,一楼大厅当中的一块区域,早已经提前撤去了柜台和货架。 一条简易地板T台,特显眼的铺在中间。 围了一圈的软挡,和商场管理员,眼观八方、严阵以待。 上午10点刚到,一阵轻快的音乐在红毯四周响了起来。 接着,译制片厂的丁建华微笑着走上了台: 【改革春风吹满地、人民群众笑开颜……】 随着熟悉的声音响起,四面八方的商场顾客纷纷围了过来。 没一会的功夫,红毯的两旁便聚满了好奇的顾客。 【为了丰富浦江市民朋友们的衣食住行,增加我市女同志们的着装选择…… 接下来请欣赏,“春风度”服装公司,为大家带来的服装表演节目——80年代的新一辈。】 报幕声刚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随即响起。 很多还没有搞懂服装表演是何意思的群众,满眼惊讶的看向了同一个地方。 红毯最顶端的小舞台,忽然打开了背景大门。 身着湖蓝色连衣裙的潘红,叉着腰第一个走上了红毯。 在顾客朋友们,集体惊呼、踮起脚尖的时候。 身着白色套裙的刘小庆,又面带微笑的走了出来。 开局即王炸的时装表演,令四周的群众当即沸腾了起来。 紧接着,浦江舞剧院的15位舞蹈演员们,在周洁和董智芝的带领下,鱼贯而出。 一个接一个,把“春风度”的服装,送到了人民群众的眼前。 直到这会,在场的女同胞们才注意到正题。 T台上一件件颜色亮丽、款式新颖、大方得体的服装, 与聚集在展台周围样式简单、色调单一的着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瞧着眼前来来去去、蝴蝶翻飞的女演员,观众同志们的眼中再也装不下其它东西。 可真漂亮啊! 这颜色多嫩! 瞧瞧这姑娘身上的背带裙, 还有刚刚潘红身上的那条连衣裙, 刘小庆的西装套裙就更不要说了…… 真是没想到,这些平日里只在国外电影里见过的服装,居然会在有朝一日来到自己眼前。 话说这些衣服,要是穿在自己身上该是怎样一种情形? 估计立马也会像台上的女同志们一样漂亮吧! 人靠衣装,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正想的美呢,由龚雪、李玲玉、张瑜领衔的第二波服装又走出来了。 这一次,伴随着女演员们的一个停顿、一个转身。 报幕员的解说声也同时响起: “亲爱的顾客朋友们,由专业设计师、采用进口面料裁制的‘春风度’系列女装。 目前已在各大商场的女装部设柜销售,本批服装数量有限、价格优惠,欢迎有兴趣的女同胞们前来选购。” 【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80年代的新一辈。】 等潘红、刘小庆再次上台亮相后,T台上的15位舞蹈演员,外加5位嘉宾演员。 全都微笑着排列在展台上,接受周围群众雷鸣般的掌声。 甭管是男同志,还是女同胞,都因为一场大饱眼福的表演,在卯足劲的鼓掌。 渐渐地,周围的女顾客们开始朝着一个方向奔去。 商场广播里不断响起的提示音,引导她们走向一个美丽的地方。 “小江,你说她们会掏钱购买吗?” 人群中的不远处,许沐春正和江山并肩观望着。 “买是肯定会有人买的,” 江山这会也有点慌:“就是不知道销量如何了。” 1983年,浦江服装表演队在王府井首次举行现场商业演出。 与此同时,浦江服装厂在距离T台两边设置了两处柜台。 20分钟不到的表演结束后,商场里的女顾客便迫不及待的扑向了两边。 接下来的几天内,浦江服装厂积压了60多万元的格子布、条子布服装全部销售一空。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