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们身上的衣服,都是在哪买的呀?” “你看,台子上不是写着嘛。” “春风度!” 这一会,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全都是一副欢天喜地的景象…… …… 浦江城的南京路上,四家百货商场同时拉开了阵势。 虽然其它商场见不到表演队的现场走秀,但每家“春风度”的柜台旁,都立着等身高度的时装人形展板。 展板上的头像虽然不是女演员们的真人照片。 但漫画式的人像绘画,任谁都能一眼看出她们是谁。 除了这,张贴在柜台旁立柱上,几位女演员的盛装大合照,也像个显眼包一样在发光发热。 等到第二场演出结束后,浦江城、乃至全中国,开天辟地头一回的时装表演,便暂时告一段落了。 但,商场女顾客们的热情却依然在继续。 隐约间,还透着一股茁壮成长的迹象。 当江山领着一帮姑娘离开商场的时候,四五位临时抽调的营业员,正急匆匆的向“春风度”的柜台跑去…… …… 浦江服装二厂,大食堂。 捧着个饭盒的江向南,刚坐下没一会,三四位车间主任就端着饭盒坐了过来。 “听说了吗老江?” 江向南:“听说什么了?” “厂里正开小会呢。” “我当什么事呢,”江向南继续扒饭:“昨天就知道了。” “那你知道他们今天开会的主题是什么?”说话的这位,是看着比老江岁数还大的一车间主任老苗。 “没打听过,”江向南:“怎么,你知道?” 老苗:“说是为了表彰设计科的贾科长。” “贾孝天?” 江向南可没忘了,这孙子去年不让自己车间参与制作新品服装的事:“表彰他?他有什么好表扬的?” “人家做出了那么大成,绩当然要表扬了,”老苗道: “那个小贾去年就为厂里设计了好几个新样式,从今年年头来看,他设计的这些服装,还是很受市场欢迎的呢。” “我看不怎么样,” 江向南抿着嘴摇摇头,一想到老鲍的科长位置,就是给这小子抢走的:“还是我们四车间的衣服样式好看。” “你们车间?”老苗:“老鲍帮你们设计的那一批?” “联合设计,”江向南再次重申:“联合我家老三一块设计的样式。” 老苗:“样式是还可以,但卖不出去有什么用?” “就是,这都多长时间了,还在仓库堆着呢。” “越堆越多,我记得你们四车间这批衣服,和人家设计师小贾是一块开机的把。” “人家那边早动起来了,你们车间怎么还是一点动静没有。” “我要是你,早就急死了。” 瞧着周围热闹的,江向南竟还插不上话了。 锵的一声,江向南一把盖上了饭盒: “你们懂个屁,我们车间的事你们少管,它就是堆的再高,也没少厂里一件加工费。 知道吗,咱们四车间20多位职工的奖金,可全靠这批订单在养着呢。” …… 服装二厂会议室。 “自今年元旦我们厂新品服饰面市以来,半年内共计销售各式新品上装195件,下装158条,连衣裙202条。 我们厂之所以能在服饰创新上取得开门红的好成绩,与设计科长贾孝天的努力是完全离不开的。 贾孝天同志虽然年轻,却在创作设计上取得过多次重大成绩。 无论是前年的喇叭裤,还是今年的新品服装,都非常优秀。 咱们设计科的其他同志,尤其是一些老同志,都应该像小贾同志认真学习……” 一阵掌声过后,设计科长的贾孝天铺开了一份演讲稿。 同一个会议室的老鲍,无奈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贾孝天:“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鼓励,经我设计的服饰之所以能被市场欢迎……” “马厂长,不得了了~” 忽然,一位男同志着急忙慌的跑了进来。 “怎么了小姚?” 坐在C位马厂长,眉头一皱:“慌慌张张的干什么?” “咱们市的女同志为了买到咱们厂的衣服,已经在商场里排起长龙了。” 马厂长呼的站了起来:“什么?” 贾孝天两眼一亮:“真的?” “没你什么事,” 刚进门的男同志,一把推开了抓着自己的贾孝天: “马厂长,刚刚我办公室的电话都要给各大商场打爆了,全都是来要货的电话。” “小姚,来来来” 马厂长赶紧拉过了那位男同志:“快跟我说说是怎么回事。” 这一会,坐在一旁的老鲍仿佛猜了点东西,但仔细想想又感觉不太可能。 “前几天,咱们厂四车间积压的服装,刚刚在南京路的三家商场设柜铺货,” 小姚介绍道:“到了今天才是正式售卖的日子,可您猜怎么着?” 马厂长:“作啥啦?” “三家商场1000多件衣服,已经所剩无几了,” 小姚抓着厂长的胳膊:“刚刚在电话里,这几家商场的主任都在比急着要货,但等我挂了他们的电话后,您猜又怎么了?” “又作啥了?” “永安、六百、七百也打来订货电话了,”小姚急着对马厂长道:“不跟您说了,我得赶紧去四车间调货了。” “好好,那你赶紧忙去吧。” 看着小姚急匆匆离去的背影,会议室里的几位同志依然是一脸懵。 “一个上午就卖了1000多件?” “我是天啦。” “赶上咱们厂半年的新品订单了。” “这怎么可能,”贾孝天:“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四车间?”马厂长想了想:“江向南负责的车间?” 话音刚落,一屋子的人缓缓将目光投向了的老鲍。 这一会,已经从震惊中缓过来的老鲍,忽的一下笑了起来:“这个江老三,还真是有一套!” …… 几天后,江山像往日一样,开着面包车向浦江舞剧院走去。 “停停停,” 突然,坐在副驾驶上的陈佩丝,拍着江山叫着停。 江山赶紧将脚搭在刹车上:“怎么了?” “你瞧,前面那姑娘是不是李玲玉?” “嘿,还真是。” 一位身穿小碎花连衣裙的姑娘,一个人走在路边的梧桐树下。 “小李同志,”陈佩丝摇下了车窗:“你这是要上哪去啊?” 17岁的李玲玉脚步一停,转脸见是他俩,立马轻灵灵的跑了过来。 “这么巧啊江编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