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三叔,我想吃那个彩色的冰棍。” “小哥,我也想吃。” 打刚进故宫没多久,几个孩子就瞧见了两三个的文创冰棍的售卖摊点。 江山当然也看见了。 不过他这会正在检阅自己的营销方案是否成功。 一路看过来,发现外宾三元一根、内宾一元一根的文创冰棍,相当受欢迎。 紫禁城的金瓦红墙间,处处都能看见手拿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文创冰棍游客。 其中,还能瞧见不少外宾,拿着文创冰棍,呲着牙、咧着嘴对着相机一顿大笑。 “想吃冰棍了?” 江山脚一抬:“等着,三叔给你们买去,几位老同志想不想尝尝鲜啊?” “千万别。” “那玩意瞧着就扎牙。” “一块钱一根?抢钱呢。” 待江山走开后,一直在旁边瞧热闹的黄永钰和王世襄,忍不住笑道: “你们还不知道吧,这个抢钱的冰棍,就是你们家老三出的主意。” “为的就是,”王世襄降低的声音:“搜刮那帮老外的钱包。” “阿姨您瞧,” 当时的同伙余思归,悄悄指着故宫里来来往往的游客:“那帮外宾吃的多开心呀。” “要不是江山,”黄永钰:“他们哪能吃到这么艺术的冰棍。” “就是,”王世襄:“卖三块钱一根,都是便宜他们了。” “什么?” 江爸惊了:“这玩……这么漂亮的冰棍是老三发明的?” 李若诚:“这就是前阵子江老三在燕京忙活的事?” “小三儿,” 江妈赶紧踮脚招手:“给妈也买一根冰棍。” 江爸:“还有我。” 李怀英赶紧也跟着招手:“别忘了也给我带一根,你李叔就算了。” 李若诚:“……” 很快,紫禁城里又出现了一队手持各色文创冰棍的人民群众。 在这个年代,各国外宾对于中国的双标收费标准,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直到1988年,天安门城楼的门票依然清楚的写着外宾40元、内宾10元。 照江山的理解,这些在当时国内群众感觉天价的消费,搁在老外的眼里,就是一场性价比极高的出国旅行。 这要是不趁机丰富点消费内容,还真对不起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 又过了一会,刚巧走到了九龙壁前的江山,赶紧又买了几只文创冰棍。 之后,便拉着江爸江妈、李叔李姨,举着奶油味的“九龙壁”,拍了张打卡照片。 这场面让周围的外宾一瞧,头顶的电灯泡当即就亮了起来。 赶紧也学着他们的模样,掏钱买冰棍、直奔九龙壁。 …… 燕京城的8月,可一点不比浦江凉快。 在江山看来,这又闷又干的气候……那话怎么说来着? 体表舒适度指数,相当的低。 招待所内,身穿汗背心、大裤衩的江山,一个劲的在盆里刷着几只玻璃瓶。 蹲在一旁的余思归,一边嗦着冰棍,一边使劲给江山摇着扇子。 瞧不出一丝资本家小姐的影子。 咚咚咚的三声敲门后。 裤腰上别了台随身听的陈佩丝,提着两只暖水瓶走了进来。 自打江山从纽约给他带了一台索尼随身听后,就没见陈佩丝舍得摘下过。 “来,快来尝尝,” 陈佩丝进门就开始找水杯:“刚买的两瓶冰水,赶紧趁凉了喝。” “嘿,” 江山一听就乐了:“你这可真是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了。” 半瓷缸的冰水下肚后,江山的头立马轻省了不少。 “二子,你们厂最近没给你安排新戏?” “老三你忘了,我那部电影才拍完没多久,”陈佩丝笑的老得意了: “即便我如今得了个百花奖,也不能这么快就给我安排新戏吧。” “那正好,”江山又灌了口冰水: “过两天我有可能去青岛拍广告,你要是愿意的话,我就请李部跟你们厂说一声。” “你要去哪拍广告?”陈佩丝的两眼一亮。 “青岛崂山。” “太好了老三,”陈佩丝一下就蹦了起来: “朱时茂正好在青岛拍《飞行交响乐》,到时候咱俩找他坐战斗机去。”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