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的意思是说……把它登出去?” “咱们干的不就是这个活嘛,有现成的好故事,干嘛不登?” “那就老三你来写,”江海顺手就把任务给发布了。 “我?” “你干的不就是这个活嘛!” “……”江山没想到自己说出去的话,绕一圈又回来了:“好好好,我写!” “另外还有件事,” 江海忽然皱起了眉:“9月份的时候,荣斌就在咱们市的机场拍下了一组照片。” 江海这么一说,江山也想起来了:“运十首飞的那天?” “可不就是那天嘛,” 江海介绍道:“当时整个机场都在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 眼看着运十大飞机的28分钟首飞仪式,圆满落地后。 跑道两旁浦江飞机制造厂的上千名职工,激动的都蹦起来了。 那么轰轰烈烈的一场活动,荣斌还以为肯定会迎来一场举国欢庆。 可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一家报刊对此进行报导。 到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还是什么动静都没有。 我上午还和荣斌这一块商量来着,实在不行干脆咱们报社首发得了……” 十年磨一剑,立项于1970年的大飞机项目,直到1980年首飞成功。 作为新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架大型飞机,运十没有辜负国人的期望。 但这个在国外早已经飞上天的好消息,在这会却没有任何一家国内媒体进行报导。 江山记得,这消息得等到第二年,才会被浦江的《文汇报》简单说两句。 究竟原因,只因为此项目的上马时间是1970年。 这一特殊时期上马的项目,此时无一都成了烫手山芋。 其它的弯弯绕江山不清楚,但运十接下来的半个世纪是真的过得不容易。 此次运十飞机一共试制了两架。 在设计和研制中,共计进行了300多项技术攻关、160多项大型试验。 许多科研成果直至几十年后,仍具实用价值。 运十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已进入“国际干线飞机俱乐部”。 之后,从1980年10月至1985年2月,运十先后转场试飞了多个省市。 共计130个起落、170个安全航行时间。 然而,到了1985年2月,数度成功穿越青藏高原的运十却还是被叫停了。 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运十领导班子的心都碎了。 究其原因,内外都有。 除了主动过来表示要合作经营,但十年都没给一个字技术的“麦道”。 还有民航局领导的强烈反对。 拼尽全力的挽留,还是什么都没留住。 为了给麦道腾出厂房,运十生产线上的所有机架,夹具、模具全部肢解。 被当成废铜烂铁统统卖掉。 不仅如此,跟运十同时荒废的,还有整批的飞机研发人才。 在运十项目叫停后,这批高科技人才,被下放到大街上推销浦江交通手册…… 直到2000年,在遭到麦道、波音、空客,接二连三的霸道制约后。 中国商飞才意识到先后数十亿的投资、20年的等待,只换来了一场空。 于是,在踏遍了几乎能踩的所有坑后,国家决定不再听某些人废话了。 时隔20年,自主研发民航工业的路线再次被激活。 而扛起这支研发大旗的,竟还是当年的运十老团队。 2020年11月,运十再次亮相浦东。 这是即1980年9月首次试飞成功的第二架原型机。 而此时早已经带着中国商飞原地起飞的“运十技术团队”,已经为国家累计接下了超过千架飞机的订单。 直到那一刻,媒体才纷纷争相报导: 《被波音空客联合绞杀半个世纪后,中国的大飞机终于一飞冲天》、《生不逢时的运十》、《几经沉浮、曲折前行,从运十到C919》、《走进运10内部:上世纪大客机原来这么先进下马太可惜》…… …… “哥,伱这个决定我看行,” 江山对大哥的决定表示支持:“既然照片都拍好了,那咱们《东方都市报》就直接发吧。” 江河也觉得:“咱们自己国家生产的大飞机成功首飞,当然要好好宣传一下。” “那就这么定了,” 江海这会也不想等什么主报的首发了:“反正咱们干的就是这个活!” 三兄弟一起哈哈大笑后,江山知道他今晚该做什么了。 而此时从米国军舰访问回国,下狠心要大力发展海军的某位老领导。 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正在连夜给《解放军报》、《海军杂志》、《光明日报》、《红旗杂志》等报刊亲笔撰写文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