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广德县四亭村小学。 快到放学的时候,学校里的小厨房在一片雨雾中升起了阵阵炊烟。 不多会的功夫,老村长端着一竹匾热气腾腾的包子进了教室。 两个班的孩子无论大小,这一会全愣在坐位上不吭声了。 看着大圆匾里白白胖胖的包子,一个个眼巴巴的直咽口水。 平日里别说是白面包子了,就连白面馒头都吃不上几回。 冻了一天的孩子,原本以为上午的那小碗麦乳精,就是今天最幸福的时刻了。 没想到,这会老村长居然端来了一竹匾小山似的包子! 几个胆大的孩子,直接就开心的喊了出来: “村长爷爷,这包子是给我们吃的吗?” “这也是新老师带来的吗?” “肯定是他们刚才从县里买回来的。” 这一会,别说是好久没见着荤腥的孩子。 就连朱前进的眼睛都已经笑弯了。 “对喽,这就是记者老师们给你们带来的。” 老村长点点头道:“来来来,一人一個赶紧趁热吃包子!” “对对,”丁铃铃也在一旁笑道:“都别愣着呢,赶紧来吃包子喽!” “哦~~” “太好喽~” 这一声召唤那还得了,两个班的孩子全都围了上去。 油渍麻花、豆细沙甜的大白包子,双手抱着一咬一口。 给个金元宝都不带换的。 这个时候,丁铃铃忽然说了一句跑题的话: “四五年级的同学吃完包子后,明天记得交一篇作文回来哦!” 一听这话,一直在咪咪笑的蒋壮壮,啧着嘴看了她一眼。 “好~” “知道了,老师。” 令他没想到的是,孩子们不但没觉得扫兴,还各个开心的跟什么似的。 “仔细想想也是,” 蒋壮壮低声对丁铃铃道: “这帮孩子要是天天都能吃上包子,别说是作文了,估计连都能写出来。” “你以为我真是让他们写作文呀,” 丁铃铃白了对方一眼: “我是要把他们的作文都带回去,挑几段登在报上,让更多的读者见见。” “别说,这个提议不错哎,” 经小丁这么一提醒,蒋壮壮赶紧把照相机端了起来: “我也得好好拍几张照片了。” 这一会,正在隔壁陪着朱全能换玻璃的江山,也同样在举着相机。 “搞定,” 拍完碎玻璃后大手一挥:“全能,这下你可以换玻璃了。” …… 借宿这个操作江山好久没使过了。 这一回有机会借住在村长家,丁铃铃瞧着他还挺兴奋的。 入夜后,怎么都睡不着的江山同志,披了件衣服出了屋门。 看见一间屋里的光还挺亮,便直接走了过去。 “村长,睡了吗村长?” “是江山同志吧,门没插。” 江山推开门一看:“嚯,你们居然都没睡呀。” 屋里铺了一地的竹条和半成品中。 村长、村长老伴、两个儿子、一个儿媳,都在加班加点的忙活着。 “明天镇上有个集市,我想趁这个机会多编些竹筐拿去卖卖,也好换些年货回来。” 江山一听,敢情这老村长白天为学校忙活了一天,倒把家里的手工业给耽误了。 “您这……” 他拿起一只小竹篮看了看:“应该算是间小作坊了吧。” 村长闻言一惊:“可不敢这么说呀,这也就个祖传的吃饭手艺。 在咱们村会这手的不稀奇,不信你去左右隔壁瞧瞧去,保准这会都在编筐呢。” “嘿,您怕什么,” 江山蹲在一旁,看的可仔细了: “如今政府不就在提倡老百姓动手致富嘛,您要是能带着全村人凭这手艺脱贫致富,政府表扬你还来不及呢。” “当真?” 朱前进听着先是一喜,然后摆了摆手:“靠这玩意贴补点家用还行,致富就不要想了。” 这一会,坐在一堆箩筐中的朱全能,也说道: “江山你不知道,咱们这一片都是连山的竹林。 哪个村子都有几户编筐的人家,东西一多也不就好卖的。” 说话间,朱全能拿着几根深绿色的竹条,在浅黄色的箩筐外编了一个“福”字。 “这个有点意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