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阿哥先是震惊,然后又道:“汗阿玛,儿臣还有一方数据。” 纳兰揆方上前:“皇上,臣家中花房亦育有新稻种,精心培育之数,甚是可喜。” 太子:“汗阿玛,这不公平……” 皇帝自然想知道高产的阈值:“马齐,让他们再算。” “是,皇上。” 仓场衙门官吏算出来后,还要再呈。 皇帝摆手道:“直接报吧。大家一起听听。” “是。” 仓场衙门官吏十分明白,面前手中的数据,代表着什么,这回他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大阿哥花房新稻谷亩产为……四石(584斤)。” 原本喧嚣的御门在此时,突然沉默了下来。 沉默之后是更大的震惊:“四石?!?!” 有些老官员捂着心脏,一旁的官员连忙扶着他:“老大人,您慢点。” “老臣这是开心、开心。” “那您慢点、开心。” …… 连康熙都有些惊诧:“居然能有四石之多。新稻种……不可小觑。” “马齐,你怎么看?” 富察·马齐行礼:“皇上,依臣的意见,二者皆是良种,皆不易得。” “太子和大阿哥居功甚伟!” 这便是打成平手的意思。 太子哪里还站得住:“汗阿玛,儿臣以为花房之精妙,天下少人可得,无法加以推广,并不能作为参考数据。” 大阿哥:“汗阿玛,花房乃精心培育的高产值,这能证明纳兰揆方手中稻种的可能性。” “太子若是不服,也可以拿出相关的数据,儿臣可以等。” 太子:“大哥是可以等,但天下万民不可再等。眼下就是开春,再不育种、培苗,只怕耽误了这个春天。” 康熙:“太子所言甚是。撇开花房数据来看,你们二者的数据之差,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一输一赢,打成平手。 但太子一斗之差,用上“微乎其微”。 皇上的心中天平无疑有了倾向。 “伊桑阿、张玉书,你们怎么看?” 张玉书的面上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激动:“皇上,此等良种,当即刻推广才是。” 身为大学士,他哪里还顾得上太子和大阿哥之争? 当然是天下万民的肚子要紧。 皇帝当然也急,他将问题揭示:“太子,大阿哥,若是让你们选择推广培育之地,你们首选何处?” “自然是两江。”太子和大阿哥异口同声。 两江,鱼米之乡的江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