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303章 翻天覆地(五) 天下各地喊打喊杀,但南昌却是和谐安定的宛如世外桃源。 日升月落,百姓们如往日一样出门劳作,日子,平静且舒适。 倒是城东热闹了一阵。 因为今天是“南昌童学”挂牌成立的日子。 “什么是童学?” 老百姓看得稀奇,这什么童学盖了三层,来来往往的到了许多大人物,就冲这点,百姓们便都纷纷驻足观看。 “意如其名,就是儿童上学的地方。” “私塾?” “不是,朝廷办的。” 有家里人在朝做官或做公员的百姓了解三分,便主动充当起讲解员的身份,向身边人介绍着。 “听说朝廷这次办学,不收学费,而且还管中、晚两顿饭呢。” 周遭人都纷纷大吃一惊,这年头想要学习读书认字多难,光束脩之礼一般百姓家都是无法承受的,而现在朝廷办的这学堂,不要学费也就罢了,竟然还免费提供两餐? “天下还有这好事?” 有人不信,嘟囔道:“那怕是只招收大官家的孩子吧。” “嘿,瞧你那话,一肚子的蝇营狗苟。”讲解员不乐意了,一挑眉毛:“还真告诉你,咱南昌今年会开十所童学呢,一所童学一年计划招生一百人,十所就是一千人。 哪家哪户的大官能生一千个孩子。” “哈哈哈哈。” 周边人哄堂大笑。 “这招生是公平的,谁家孩子都能送进去,人数一满,你就是阁老的孩子也不行,要么等第二年,要么就自己在家教。” 继计划经济之后,连教育骆永胜都采用了计划教育模式。 固定招生,而且只招童学一年级。 如青学、大学,根本不开设。 当初沈曾的提议是童学、青学一起开,且直接招生,但被骆永胜拒绝了。 “慢慢来,最多也就十五年的事,咱们大楚就有第一批从童学一年开始接受系统教育并且一直到大学毕业的后备人才了。” 跳级招生固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教育储备完成化,但那教出来的,成分就会比较驳杂。 比如一批接受传统儒家教育的青少年,直接参加青学,开始接受大楚青学时期才有的教材教育,那就会失去童学的基础。 国学还好,数学和工学呢? 那就一窍不通了。 这个时候,骆永胜反而不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