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保安府镇一弄堂口外,一群顽童正在雪地里玩着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互相嬉戏追逐,不亦乐乎。 一个云游模样的道士来到弄堂口,这道士穿着厚厚的青色道袍,戴着一顶厚厚的毡帽,遮蔽了大半个脸,身上斜斜地背着一个黑色的布包,远远地望着这一群孩子们。 这时候,一个年轻女子从弄堂里走出来,这女人面容姣好,风姿迷人。 一个像是一群孩童孩子头的小男孩见到她,欢快地连声喊着:“妈妈!妈妈!”,张开两只小手,向那女子跑过去。 小男孩抱住妈妈的双腿,仰着红彤彤的小脸和妈妈亲昵地说了几句话,就牵着妈妈的手一蹦一跳的向弄堂深处走去。 那道士注视着母子俩好一会儿子,直到母女俩的身影消失在弄堂里,这才转身默默地走开了。 第二天,这个道士又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了同一地点,他招手招呼昨日那小男孩过来,那小男孩慢慢走过来,怯怯地望着他那张脸,那是一张令人恐惧的脸,黑一块紫一块的,如同传说中的幽灵。 小男孩似乎有些胆怯,转身欲跑开。 道士开口说话了:“不要怕,我有一样好东西送与你,可好?” 那孩子就用一双水灵灵的黑黑的大眼睛盯着道士看,脸上没有了怯意,却充满了好奇。那眼神跟那道士躲在帽檐下的眼神竟然如出一辙。 “告诉叔叔,你叫什么名字呀?”道士和蔼可亲地问道。 “宫城风月。”小男孩说。 “好名字。来,把这东西拿好。有点重,拿好哟。”道士说着摘下身上背着的黑色布包,轻轻递给了小男孩。 那叫做宫城风月的小男孩接过那布包,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那东西拿起来果然有点重。 小男孩将布包放在脚下,蹲下来,好奇地打开那布包,想看看那里面是个什么东西。 “风月,回家吃饭啦。”这时候,弄堂口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正是昨日这小男孩的妈妈。 小男孩却不答话,只怔怔地看着那布包里的东西发愣。 女人来到小男孩身边见状问道:“风月,在看什么呢?这是什么东西?” 小男孩将那东西递给妈妈,年轻女人看了,不由得也呆住了。 “宫城朵,怎么啦?”一位年轻男子由弄堂口走出来,来到那女人身后问道。 “哥哥,你看这是何物?”女人道。 年轻男子接过布包,对着里面那东西仔细看了半晌,不由惊呼出四个字:“虎头兵符!” 年轻男子忙问这东西的来历,小男孩环顾四周,却哪里还有那道士的身影? 海角天涯,碧海无垠,巨浪滔天。 温一楠望着对面的年轻人,乌黑的长剑斜斜地插在腰后,剑柄垂于左下方,这是当年北郡第一剑方书云独特的佩剑方式,也是自己的佩剑方式。 温一楠忽而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那是在那遥远的泰山之巅,风雪之夜,那时候他就如同面前这位年轻人一样,面对着北郡第一剑方书云,乌黑的长剑斜斜地插在腰后,剑柄垂于左下方。 年轻人身后斜剑,尽透凌历萧杀之气,没有一丝一毫的仿作之嫌。 温一楠又开始怀念方书云了。 温一楠开口问年轻人的姓名。 年轻人答道:“王齐衡。” 温一楠摇摇头,对这名字并不熟识。 “说起家父,温捕头或许会有耳闻。”年轻人道。 温一楠道:“噢,说来我听。” 年轻人道:“家父王柏松,原旧朝朝都禁卫军副统帅,温捕头可曾知晓?” 温一楠心中暗惊:“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想当年,王柏松为守护朝都,誓死不降,自刎于皇宫大殿前,留取英名于世间传颂至今。 温一楠点点头道:“自然记得,王将军忠孝仁义,为国捐躯,英雄之举,令世人景仰,怎敢忘怀?” 王齐衡道出三个字:“那就好!”再无多言。 海浪拍打着刻有“天涯之角”的巨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一个形如鬼魅的身影出现在巨石旁,那人脸容、毛发似经火烧已毁,分不清面目,只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默默盯着沙滩上如泥塑一般对峙着的两个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