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江上的日与夜 第136章、仅此而已-《钢铁黎明》


    第(3/3)页

    大家对他的调侃抱以苦笑。

    国营农场,军需农场,哪儿又是什么人间天堂吗?

    广袤大地,只有拖拉机才能耕种动辄数十上百乃至上千公顷的土地,拖拉机需要柴油,但宝贵的柴油到底是优先给生产粮食的拖拉机,还是保卫疆土的坦克军车,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正确答案。就像战争永远不会在你想要的时间爆发,春种秋收有战事,那么原定供应给拖拉机、收割机的柴油就会被挪用。总要插秧总要收获,总要有人去做。

    生产就是战斗,这种艰苦,已然体验过,又何必额外去说?

    大家又开始说班长和周垦龙是多么命大,两个直接挑战红尸鬼的勇士还是好端端活着,虽然“好端端”有些勉强,但全须全尾活着就很好了。

    沈如松与杨旗对视了一眼,他们倒没什么可回想的,被尸鬼蛮力甩飞,外骨骼保了一命,战场上子弹不长眼,肚腹四肢钻个眼又能如何?

    至于杨旗,是他循着刘薇薇的指引,在一个树洞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沈如松。然后有了今天,睡在病房里,与人讲述着战斗故事,情绪悲痛或是调侃,可以有资格絮絮叨叨这一切。

    这是很曲折的故事吗?其实并不是,战斗,这什么都不算,许多战友永远留在了珲江边,哪怕是留守在北琴基地的驻军,又有多少能在弹药库惊天动地殉爆里活下来?

    沈如松觉得自己只是很简单地走了运,活了下来,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