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尚书虞夏书,皋陶谟兴五教、定五礼、立九德、亲九族,坚持公正,刑教兼施等。 如五教的内容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皋陶的民本思想被夏朝君主做为重要的治国典章并实行,使得国富民强、天下大治。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 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儒家西河学派的创始人子夏在春秋谷梁传中说:民者,君之本也。 西汉著名政论家与文学家贾谊: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 唐太宗李世民: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所以,这些故事怎么样啊!”上官云英问道。 “好,讲的好啊!” “再讲个故事啊,没有听够啊!” “再讲一个故事。” 西门飘雪说道。 上官云英继续说道:“我再讲一个故事了啊!” 在几千年前的夏朝,夏后不降就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才称“帝”。 夏后不降的全名叫姒降,“不降”是他的谥号。 不降是夏王泄的儿子,泄病死后,十九岁的不降继位。 不降登基后,仍施行先王姒泄制定的基本国策,对内加强经济管理,努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对外与周边的夷族方国保持友好往来。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 九苑即嵩山东北,洛河以南的顾县镇、缑氏镇、庞村镇、寇店镇之间这一区域,属于有莘氏故地。 有莘氏部族与夏王不降所在的夏后氏同为姒姓,他们都是大禹的后裔。 不降在位的第六年,有莘氏的下层民众掀起了叛乱,夏王不降率军讨伐九苑的叛乱并且取得胜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