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下面的学生也将课堂中的疑问提了出来,有关论语和经典中的问题徐封给予了回答,有关心学思想的问题徐封并没有回答,而是告诉他们在以后的授课中,他会将自己的感悟讲解出来。 这样过了两个月之后,来竹林教室听课的国子监学生越来越多,有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也有抱着听听看的心态来的,自然也有抱着让徐封出丑心态来的。 只不过,针对这些学生,徐封全都一视同仁,给出的答案都能让那些学生们心服口服。 最后,有些国子监的助教都开始过来听课,竹林教室都难以容纳下那么多的听课的人员。国子监的祭酒只好腾出一间大教室单独给到徐封使用。 这天是徐封转到大课堂授课的日子,徐封一进到教室就看到教室内坐的满满当当的人。有学生,有助教,甚至还有国子监以外的人。 这些人的表情有尊敬,有崇拜,有疑惑,有好奇,也有嫉妒,有不屑,有嘲讽,有鄙视。甚至徐封能看到有几位世家的儒学大师斗志昂扬的看着自己。 徐封嘴角露出一丝莫名的微笑,抬步来到了讲台上。和以前一样,他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开讲起论语的里仁篇。 当讲到里仁篇中的“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的时候,徐封着重讲解,职位不重要,先知道怎么做,接着做到它。也就是心学中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论。 宣扬利国利民的仁义之事,不需要先达到相应的高度,才能去做这件事。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做,是否知道怎样做,知悉过后是否付出了行动。 其中有一位儒家大师当即就提出了疑问,向徐封说到:“徐助教你说职位不重要,是否意味着只要有人想,就能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平民可以断案,奴仆可以当家,如此这天下岂不乱了套?” 徐封没有回答他的提问,而是平静的说道:“这位听众,看来是位急性子,你不要急。现在是我授课的时间,后面我会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大家提问的,你们的疑问我都会一一作答,稍安勿躁。” 那位儒学大师碰了一个软钉子,脸色一红,环顾一周,没有人替他说话,只好央央的坐下来,坐立不安的等待徐封授课完毕。 其余有歹意的人见状也只能放下开始攻击的准备,继续老老实实的听徐封继续讲下去。 仅此一下,那些冲着徐封而来的人就被徐封当头一棒打掉了锐气,就像临门一射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一样。 徐封不紧不慢的将里仁篇讲了一半,这才结束自己的授课,允许下面的人开始提问。 那位先前的儒学大师便迫不及待起身说道:“徐助教,还是那个问题,名不正言不顺,没有职位怎么可以做事?” 徐封呵呵一笑说道:“名,人加之而已。 一位平民断案之准,上符合法律,下说服百姓。即使官员弃之,天地认之,有何不可焉? 一位奴仆主事之公正,家规不能取缺,众人不能多言,何事不以之为主?” 又有人问:“若无名而事,众人皆可事事,衙门何用?” 徐封回到:“如若众人皆能知如何正确的事之事,此为大同世界,何用衙门?” 又有人问到:“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一件事,如若他去做这件事,岂不是越做越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