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是想通过批评来打压孩子心中那种高估自己的心态。这是用与孩子直接对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简直是“以邪治邪”。父母不知道,批评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再者,对于自负的孩子,批评的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大,有时还会伤害到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因为自负的孩子本来就很难接受他人的观点,更何况是在你批评他的紧张氛围中,就更不会理睬你的说教。 单光是一个上初一的孩子,周围人说起他无人不知,父母离异,各自又重组家庭,且长年在外打工。他由哥哥帮带着。而他的哥哥又是染着红发,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搅在一块。特殊的家境,让这个单光早就“声名远播”了,打架、旷课、赌博是他的专业,对他来说,学习只能算是副业。 没有想到,他被分到我所带的班级中,我的心中有了一丝隐忧。心想,要想搞好这个班级,首先过单光同学这一关了。第一次上课时,我的心是忐忑的,环视四周时,果然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学生,我想肯定是他。他的眼神还是清澈的,或许是第一天上课,脸上还带着一丝兴奋。 我点完名后,表达了对所有学生的欢迎和期望,特别提到了一个学生应注意的打扮。很多次,我想对单光进行多次谈话,但根据我的经验,特殊学生就得特殊对待。或许他早就熟悉和老师“单练”的套路了。我心里想着该使用哪一种教育方式才能转化他。 第二天上课后,我有些吃惊地发现,单光的头发短了。没有直接的短兵相接,普通的谈话就起作用了。显然,他已经放弃了身上的所有武装。接下来,我使用平常教育的方式就解决了对他的转化问题…… 作为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需求。有时,过分地关注甚至给一些问题孩子“单开小灶”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本例的老师没有打压,也没有批评,这个问题孩子居然“自然直”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家长想通过对孩子的一次大的打击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孩子客观地评价自我。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叫孩子自己教育自己。在孩子受到打击时,父母最多只能起到一个烘云托月的作用,但自负的孩子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好”的,一般的小错误很难能给他带来触动,因为孩子总会为自己的错去找客观理由的。如果有一个大的打击能触动到孩子,这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要么父母和孩子要付出大的代价才会得到效果,要么父母找到能触动孩子内心的东西也会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这里,前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父母和孩子的一种伤害,后者则是矫正孩子这些坏习惯时,看起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办法。 但是,很少有父母去挖掘孩子内心最深层的东西,他们在教育这样的孩子的时候,就是选取最简单的两种办法: 1.用批评攻击孩子,想在气势上压倒孩子; 2.期待“打击”击醒孩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