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打眼-《村里来了盗墓贼》
第(2/3)页
买青瓷茶碗的便是董爷,矮胖子自然就是姚四爷。
明知是赝品,却要买回去,董爷的手法的确令人不解。
姚四爷爽快地答应了董爷的邀请,一起去了西大街董爷的店里。在那里,他看到了更多类似的赝品,也知道了董爷的良苦用心,他是想用这些赝品时刻警示自己,万万不可以“捡漏”心态去收藏。
其实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的,比如那天他们买的那件青瓷茶碗,在董爷的店里摆了三个月,就被一个外地商人以两千元的价格买走。成交时董爷再三向对方强调,这只是个高仿品。结果对方毫不在意,还说他是来买艺术品的,不是买文物古董的,无所谓真假。
说的也有道理,那件“仿唐代越窑青瓷茶碗”,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现代瓷器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当时姚四爷是因为它的仿而放弃,董爷却恰恰因为它的仿而收藏了它。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姚四爷钦佩董爷的生意头脑,并被其博学多闻所折服。董爷却很欣赏他在出土文物鉴别上面的独到眼光,并特别喜欢他爽直、诚信的性格。
几个交道打下来,相同的脾性使两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和良师诤友。董爷熟悉我国历代墓葬习俗和随葬物品的特征,讲出的知识和见解常常令姚四爷茅塞顿开。姚四爷亲眼见过那些墓葬的规制和随葬物品的样式,真实传神的描述更让董爷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此后的数年,每当姚四爷路过洛阳,就会特意停下脚步与董爷一会,把酒言欢,共叙桑麻。
去年得知姚四爷转行做收藏时,董爷的心里非常高兴。
他高兴的不只是因为有好朋友的时刻相伴,生活会增姿添彩,更是因为好朋友离开了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以后不用再为其担心。
找房子、搞装修、引货源、拉客户,在董爷竭尽全力的帮助下,仅仅过了一个月,“姚氏文玩店”就开张了。
一位是数十年的“摸金”老手,一位是声名远扬的业内专家教授,两人珠联璧合、紧密合作,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赚的盆满钵盈。至此,姚四爷和马三在洛阳牢牢站稳了“脚跟”。
在姚四爷的极力促成下,马三去了董爷的店里做了一年的学徒,学习文物鉴赏知识和古董修复技能,一年以后便能独当一面。
这件唐三彩就是经马三的手收进来的,花了近一万元,相于当时普通工人年工资的三四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