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2/3)页

    任何历史事变都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为了埋葬封建帝制,有千千万万的人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但这其中,总有人做出了较大贡献,比如袁世凯、孙.中.山、黄兴、黎元洪……

    有一个人的名字也必须写进史册,就是隆裕太后。

    不是所有的变革都是需要流血的,清廷就实现了和平交接。只有经历过战乱,目睹战争给国家造成的巨大破坏的人,才更能懂得和平交接有多难得可贵。在中国的历史上,这差不多是首创,因此,隆裕太后对此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发值得后人铭记。

    当天晚上,袁世凯在外务部大楼,当众把这么多年来一直拖在脑后的辫子剪掉,高举双臂大声宣告:让我们一起进入新的时代。

    群情昂扬,场面感人,很多人禁不住流下激动的热泪,人们欢欣地憧憬着明天。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三日,即清廷宣布退位的第二天,中.山先生向南京参议院辞职,提交了举荐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咨文,以兑现自己此前许下的诺言。

    咨文言道:“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成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有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记,无失当选之人。”

    中山先生在辞职的同时,也提出了三个附加条件:

    其一、临时政.府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议定,不能更改。

    其二、辞职后,待参议院选定的新总统亲到南京就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乃行解职。

    其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参议院所定,新总统必须遵守。

    前两条的用意在于把袁世凯从老窝调出,使其处于革命势力的包围和控制之下;第三条则是通过法律手段,限定袁世凯的行为。

    权力不能出现真空,袁世凯于十三日以“全权组织临时.政.府”的名义,布告文武官衙和军警,代替了清**行使职权,自任此“全权组织临时政.府”的首领。在南京临时政.府之外,另組了一个政.府。

    二月十四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召开总统选举会,十七省的代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随即电告袁世凯,务请其到南京参议院受职。同日,中山先生亦电告袁世凯,准备派专使北上迎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