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改革丧礼-《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2/3)页

    11月28日,胡适与江冬秀匆匆启程回绩溪奔丧。南下安徽老家之前,胡适跟夫人,在北京,先把“讣帖”写好了。

    “讣帖”,向亲朋好友报告老妈去世的帖子,相当于今天的讣告。

    胡适改良妈妈的丧礼,第一步,就从写“讣帖”开始。

    过去,“讣贴”中有一堆很假很封建的套话,跟亲朋好友报丧的时候,喜欢在“讣贴”上,自称“不孝子某某某”。

    跟人说妈妈死了,不说生什么病遭什么灾,不直接说死因,非要自己给自己扣屎盆子,说自己“罪孽深重”,自己不死,反而把祸水引向老妈,导致妈妈死了。

    胡适觉得,这种鬼话,必须改革掉。

    他觉得,过去“讣贴”上,哀告亲友的时候,常用的“泣血”两个字,也要删掉。你有那么悲伤吗?你妈妈死了,你难过,这是真的,可是,你会哭得吐血吗?胡适觉得,这些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的字词句,统统都要删掉。

    胡适还把“讣贴”的署名人给改了。

    过去,死个人,不是小家庭的事,是家族的事。胡适的妈妈死了,不是他和他哥的事,是他们胡氏家族的事,按照旧规矩,署名的时候,他们兄弟作为“孤哀子”,排在前头,后面还要加上一大堆胡氏家族的亲戚的名字,什么侄子,孙子,侄孙子,呼啦啦一个接一个。

    在所有的名字都写完了,添上四个字:“拭泪顿首”,就是说这么多胡氏家族的晚辈,全部跪在地下,擦着眼泪,对接受“讣贴”的亲朋好友说-----

    胡适“讣贴”的署名人。只留了自己和哥哥的名字,把“拭泪顿首”改成了“谨告”。

    总之,徽州古老的长篇大论,规矩众多的“讣贴”,到了胡适这里变成了:“先母冯太夫人,于中华民国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病殒于安徽绩溪上川本宅。胡觉、胡适谨告。”

    这个讣告,之后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据说,很多人把它当作范文来学习。

    不敢断定,我们今天的讣告写作,是胡适开的先例,但是,胡适写的这个“讣贴”,跟我们今天见到的讣告所差无几。

    2月1日,胡适携妻及侄子到了绩溪。先到了中屯外婆家,还没有进门,胡适就哭了出来。老人家自己还在,儿女一个一个去世了,怎么不叫胡适悲伤啊!。

    上川老家到了,望着熟悉的村落,胡适仿佛到了陌生的地方。11年前和去年的归国、结婚的3次回家,还没有到家,远远望见村子里的竹竿尖,胡适的心就怦怦乱跳,他知道,母亲一定站在村口的溪桥边,含着泪,迎接他的归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