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海涅故居-《共筑未来》


    第(2/3)页

    “歌德、席勒、海涅都是德国古典主义作家,都是很有知名度,来德国一定要看一看他们的故居。”

    “我跟一些人一样,在德国感到同样的痛苦,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说出我的痛苦。”

    这是海涅《每逢我在清晨》这些诗句中所抒发的个人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表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淳朴真挚,民歌色彩浓郁,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其中不少诗歌被作曲家谱上乐曲,在德国广为流传,是德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之作。

    罗宾说:“我还是比较憧憬海涅的这种境界,他要书写能代表民众发出声音,有强烈的激情,有勇于写出自己真实心声,这是需要勇气的,我也同样作为一个德国人,未必能有他那样的勇气。”

    “海涅游历了德国的许多地方,并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旅行,广泛接触社会,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这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经常把看到的,想到的,思考的东西,随时记录下来,后来出版成他的诗集。”

    “海涅移居巴黎后,撰写了大量文章,向德国读者介绍法国的社会和文化,他也应法国杂志之邀,撰文向法国读者介绍德国的文化、文学、哲学和宗教,其中针对法国女作家德·斯太尔夫人的《德意志论》而写的《论浪漫派》,尤其能代表海涅的风格。”

    他眼中的浪漫派文学就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这是一朵稀奇古怪,色彩刺目的花儿,他用他的文字记录下来,加入了他的情感。

    “他像歌德一样,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遭受了病痛的折磨,那个时候他也非常伤感,人生病的时候,人特别脆弱,也需要寻求安慰。”

    海涅最后一次出门,去了卢浮宫博物馆,断臂维纳斯像勾起了他的伤感。

    “我在她的脚前呆了很久,我哭得这样伤心,一块石头也会对我同情,女神也怜悯地俯视着我,可是她又是这样绝望,好像她想说,难道你没有看见,我没有臂膀,不能帮助你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