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为抛开具体业务及业务细节谈架构,就是在耍流氓,就是在瞎扯蛋。 通常来说,制作通用软件系统的公司,除非只是单纯针对市场大众消费者的,只要是针对特定客户的专业级系统,在系统搭建前,都是要进行需求调查的。 当然了,通用软件系统也是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的,只是没有针对特定客户时,那么详细。 第二阶段的概念结构设计。 将需求分析得到的企业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它是整个模式设计的关键。 概念结构是各种资源模型的共同基础,它比资源模型更独立、更抽象,从而更加稳定。 概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企业对资源的利用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这个过程,是架构师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的过程。此时,架构师对现实事物的认知能力,会影响到最终的认知高度,同时也决定了架构师的工作质量。 ……… 第三个阶段的逻辑结构设计。 这个阶段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具体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确定了为确保得到完整、一致和可追踪的功能架构,而必须考虑的具体任务。通过分析理解业务和软件产品行为,方式包括检查、分解、分类和指定那些来源于需求规约的顶级功能。在功能间分配性能需求,来确立低级功能元素有效性和性能的度量标准。 ……… 第四个阶段的物理结构设计。 描述了安排和确定软件产品物理架构的目的和策略。该物理架构确定了软件单元设计、编码和测试的基本构建块。制定软件集成策略,来确定产品结构并规定软件单元和组件如何增量地组合、集成和测试,进而形成完整的软件产品。 模式在资源设施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模式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选定的模式环境。为一个给定的逻辑结构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是模式的物理设计。 模式的物理设计通常分为两步:确定模式的物理结构,在模式中主要指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效率。 这也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对基础设施进行构架的过程。 ……… 前面的四个阶段,是系统构架的前期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所设计出来的管理系统,才是具有实用性的,才是真正符合客户实际需求的软件系统。 对于软件系统,有没有这样的前期工作,也是架构师是否专业的标志。如果没有做这些工作,或是做这些工作的质量很差,那么这样做出的东西,也是谈不上具有专业性的。 尽管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的软件公司,会做出很多通用的软件系统。但是,这些软件系统,都是缺乏实用性的,它们都是软件公司那些缺乏实际经验的架构师,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弄出来的。 在客户做出购买需求之前,他们已经把软件系统做出来了,对于客户的具体需求,他们是没有做任何前期调查的。 即使有,那也只是简单地做一下,整体性地通用调查。对于具体客户的具体情况,这些软件公司的项目责人根本不会去做具体调查的,也不可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更不要说,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定制特定地软件系统了。 罗雨凡他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这次面谈结束后,对馋嘴猫的市场顾客需求,以及馋嘴猫的业务流程,对软件系统的要求,从整体到局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