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秋仪之坐在一旁,正听得饶有兴味,却见一人急匆匆地跑上前来,在自己这张桌子边坐下,递上一张纸条道:“王爷来信了,要义殿下亲启。” 秋仪之认得此人便是赵成孝手下十八名山贼之一的铁头蛟,于是接过纸条,一面亲手为他倒了杯水,一面观察四周情形,见确实无人在旁边偷看,这才展纸阅读起来。 纸上乃是郑荣极俊秀的亲笔楷书,只见他写道:戴鸾翔将要投降幽燕的消息,已然满城风雨,禁军之中更是人心浮动;而近几日戴鸾翔一反常态,主动进攻,似是有人在旁催促,然而我军防御甚严,禁军未及接近,便被劲弩射回。由此可见,秋仪之此计已开始发挥作用,郑荣信中言辞也透出难以掩饰的愉悦,便要秋仪之依计行事,不得有误。 现在正是两军交锋之时,秋仪之等人身处敌后,虽然看着稳如泰山,其实却是危机四伏。故而秋仪之严令手下那十八个亲兵,夜里睡觉都要轮流值班,白天更是要全副武装随时做好出发行动的准备。 因此秋仪之一声令下,这十八人便骑着战马从藏身的乡下破庙之中“呼啦啦”鱼贯而出,直往潼关方向快步而去。 过潼关的商旅虽因战事少了不少,可潼关检查却比往常更为严格,因此排在关前的队伍并不比之前短了多少。 赵成孝见守卫潼关的兵丁检查得极为认真,就连每人随身携带的行李都要一一打开查验,心中不免有些担心,便问秋仪之道:“义殿下,这潼关检查得这样仔细,我们这群人一个个都持刀跨马的,又怎能通过呢?” 秋仪之却一脸轻松地说道:“赵哥且把心放肚子里,看我怎样过关!”说着,轻轻一夹马肚子,便越过长蛇般的队伍,直往关前而去。 原来秋仪之这几日早已观察好了,今日正式钟离匡手下书办阮文远的族兄——那姓阮名叫阮文龙的千总当值,便驱马走到他面前笑而不语。 阮文龙也曾见过秋仪之一面,但当时秋仪之不过隐身为大富商周慈景的一个侄儿,在商队之中并不显眼。阮文远又是日见千面之人,只觉得秋仪之略微有些面熟,便问道:“这位公子,找阮某有何事?” 秋仪之笑着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条,递给阮文龙道:“在下是用幽燕道来的,阮千总的兄长阮书办有份家书,要托在下带来。”这份书信,乃是秋仪之南下突入河南办事之前,从钟离匡那里拿来的。 阮文龙一听面前这青年是从幽燕道来的,已然是一惊,又听他说是在幽燕王府首席谋士手下办差的族兄有信来,更加是惊惶不已,连忙站起身来,接过秋仪之手中的书信,匆忙拆开,细细阅读起来。 秋仪之耐心等他将书信看完,这才微笑着说道:“既然是令兄来信,可否给在下行个方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