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至于恩科轮才大典,郑荣念及近几年科举考试每每发生泄露考题的弊端,便由自己亲自出题密封,派幽燕军中信得过的兵士,发六百里加急送至各道府衙;又让钟离匡从自己手下书办之中,选取老实可靠之人,分派下去监督开卷评题,防着下面龌龊官员徇私舞弊。这样一来,各省仓促之间新录取的孝廉,虽然说不上个个都有真才实学,却也没几个滥竽充数之人混入其中。 此外,为祸不浅的劝善司衙门,郑荣则亲下谕令立即予以查封,被其捉拿的百姓官员全部释放,而劝善司之中的头目爪牙,则被统统关进刑部大牢,审查清楚一个释放一个,凡有作恶的即严惩不贷。 总而言之,经过郑荣这短短一个多月中雷厉风行的整顿,大汉上下风气肃然,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又加之郑荣的亲家、也是海内名士的秦广源在士林之中广为宣扬,以至郑荣盛名日隆,远超他镇守幽燕道之时。 故而一时之间,劝进的奏章连篇累牍、汗牛充栋,源源不断地送到郑荣案前——郑荣年后即登极称帝已是板上钉钉、瓜熟蒂落之事了。 此事,便是后宫之中,也是极为支持的。 原来大行皇帝郑雍晚年沉湎修道,不好女色,他的几个嫔妃都未建立起什么威望,整个后宫依旧以郑雍之母为马首是瞻。而这年逾花甲的老太后,既是郑雍的生母、也是郑荣的生母——郑雍当皇帝时候自不必多讲,若是郑荣也随之称帝,那这后宫领袖之位便更加稳固——有了这层利害牵扯,她自然是万般支持郑荣即位的。 光阴如梭,转眼之间已到了三九严寒时分,除夕佳节近在眼前,距离郑荣登极大典也是越来越近。 为将这大典办得隆重体面,礼部尚书施良芝早已发文大汉如朝鲜、渤海、日本、安南、吐蕃、龟兹、楼兰等等属国,要早早派遣使臣进京朝贺,以此成就万国来朝的气象。 渤海国乃是大汉用以羁縻突厥势力的属国,又同当初的幽燕王府关系极为紧密。因此渤海国大汗,同时也被朝廷册封为忠顺王的达利可汗,虽不便亲自前来朝贺,却也派出嫡子乌尔顿王子和女儿忆然郡主,带着极尽丰厚的贡品,一路大张旗鼓地往洛阳而来。 乌尔顿王子是达利可汗的继承人,此次来到中原身负重任,一进京城觐见郑荣之后,便日日同朝中大佬约会饮宴,忙得不亦乐乎。 忆然郡主则自小被养育在幽燕王府之中,同秋仪之关系又极好,进京之后也没有旁的事情要做,便日日同秋仪之在一起游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