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 赴黄府诸葛难见-《三国兴汉传》


    第(2/3)页

    治兵要认识到兵事如何?那么劝人入伙就得先了解此人了。

    诸葛亮,琅琊阳都人,出身官宦世家,其叔父诸葛玄赴豫章太守未果后,带诸葛亮和诸葛均投奔荆州刘表,家主南阳郡邓县隆中。算来诸葛亮自三岁母死、八岁父丧后,公元197年叔父死后,居住隆中已有一十四年。

    诸葛亮居住隆中时,自十六岁时就自比管仲、乐毅,荆州世族都对此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石韬、崔钧、孟建相信他有此才干,而作为襄阳当地的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与其深交,极力推崇于他,黄承彦更是将其长女黄月英许配给了诸葛亮。

    现在算算年纪,诸葛亮也有二十二岁了,正是常思建功立业,一展胸中抱负之时。黄承彦作为刘表的亲戚(两人同去刘氏姊妹),在诸葛亮成为其女婿之后,就曾想刘表推荐过几次,还有蒯越也在刘表面前推荐过,终于在诸葛亮十八岁那年,刘表勉强接见了这个年纪远远少于自己的少年。

    那一次,黄承彦、蒯越都异常兴奋,以为刘表会重用诸葛亮,哪知刘表见诸葛亮年纪太少,又有点清高傲世,就只是安排了诸葛亮一个新野县仓曹职务,诸葛亮当时就以身体不适推辞了。自此之后,诸葛亮携妻退居隆中,再也没有踏进襄阳府半步。

    打听到这个消息后,肖七嘿嘿乐极,即使刘表与诸葛亮有亲戚之情,诸葛亮也难为其再出谋划策。想想看,后世之人,最推崇的就是这个‘智多近妖’的化身了。隐居隆中就已定天下三分,如果不是关羽误事,历史上还真说不定有个后后汉了。

    那么自从十六岁就自比管乐的他,在十八岁那年小遭挫折后,难道就心如死灰了么?从历史上看,肯定不是,这时的诸葛亮应该在观望天下形势。

    只是从他十八岁到二十二岁这四年时间里,为何不走出隆中?到许昌、江东、河北看看。肖七分析道:“诸葛是有着汉室正统思想的孔门儒徒,要他去投奔‘托名汉相,其实汉贼’的曹操,那是诸葛亮是宁肯隐居隆中也不屑为之的。那么袁绍、益州、西川呢?诸葛亮多与荆州世族交游,对这几处诸侯的没大作为肯定有所了解,连贾诩、荀彧、鲁肃之流都不看好袁绍,诸葛亮自不会去河北了。那么江东孙氏呢?那是还是孙策主事,可他手下已有周瑜、张绍辅佐,以诸葛亮经天纬地的才干,要他去做老三,或许还做不到,那与刘表有世仇的孙氏,诸葛亮也不会再去了。

    算算看,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要他去投奔一个主公,那么这位主公一要忠于汉室,二要能有大作为,是大英雄,那他的投靠就是推心置腹地的效力,而且在那方势力中,诸葛亮的位置不是老二,也要做个老三吧,除非那方实在是有人要胜过他。这么想来,这个世界还真的只有自家主公刘备,才是这样的最佳的人选了。肖七暗下决心,一定要提前四年将诸葛亮给请出隆中。

    第二日,肖七准备礼物,又去南阳城里买了火锅作料,只是这个时候辣椒与胡椒还没传来,略有所憾吧,但肖七相信,以这种吃法,肯定会给黄家一个小小的惊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