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一个公司,背后有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那么就意味着她在发展的道路上将一马平川! 如果韩俊**建设了自行车厂,无论他干的再好,也只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可是,他收购了这个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烂摊子,却赢得了政府官员的好感! 不仅仅是因为海鑫集团是个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而是她为许多人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海鑫集团此次收购自行车厂,并成功推出能挽救自行车厂的新产品,无异于力挽狂澜。此举,不仅让吕文脸上有光,赵书记亦是如此,更何况,江总书记刚刚在上海做出了指示,滨海就已经做的很好,不见得会引来更高一层次的赞誉,却会被领导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而且,海鑫集团如果能顺利上市,不管是对滨海,还是山东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赵书记的确很忙,而有些事情也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给韩俊什么授意,只能秘密把他叫到跟前,详细地询问一下海鑫集团接下来的计划。 有了他的协助,即便海鑫集团在硬性标准上还有欠缺,却不会影响她上市的最终结果。 “小韩,本来你递到北京的申请,理论上是要被驳回的,不过我会给上面打个报告,我也快退休了,也希望你能真正的干出点儿成绩来,对市里也好,对省里也好,这段时间你的所做,真的很不错!”年过六旬的他,在思想上相对保守。韩俊在参与自行车厂的改制中全盘接手负债,没有玩金蝉脱壳,深合他的心意。 经过一番交谈,他对于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正如他所说,最多再干两年,他就要退居二线,在退休之前。也希望这个心性品质皆是不错的年轻人,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赵书记谬赞了……”有了赵书记的帮助,韩俊心里一喜,其他的都已经不重要了,此时,只等着公司上市成功,大量的融资吧! ―――――――――――――――――――― 赵书记离开滨海后一个星期,证监会便做出了反应,派了一个一行六人的工作组。到海鑫自行车厂进行最后的核查。包括账目以及董事会成员、董事会成立资格等一系列实地核查。 可从他们“暧昧”的态度上。韩俊不难看出,这种最后的核查根本就是走个过场,而他们也隐晦地表示。海鑫集团的批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不过,在此期间。却发生了一件让韩俊有些纠结的事情,那便当核查组得知海鑫集团的董事会成员只有5个人的时候,国资委便指派了不知道从哪来的4个人硬性要求加入海鑫集团的董事会,尽管他们不占股份,却有公司决策的议事权,也就是说,在国资委的安排下,海鑫集团的董事会成员必须达到9人。 对此,韩俊相当的不满,当即找到了吕文,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儿,吕文早就得到了授意,却把事情的缘由告知了韩俊。 “小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你想上市,借的是自行车厂的壳,自行车厂是国有企业啊,即便你收购了,名义上也是国企,而且,你董事会的成员只达到最低的标准,5个人,面上也不好看,你看看现在哪家上市公司,董事会少于9个的?最多的有19个人呢。”吕文解释道。 “可我不想有人在我的公司里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这算什么呢?监视?”韩俊对吕文还是第一次用这么愤怒的语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