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陵区-《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第(2/3)页

    “起来吧。”郑克臧坚持道。“又不是让你们葬在王陵之内,只是在周边就近处安眠而已,如何有什么大碍,莫不是尔等心中有鬼,不敢直面先王?”

    郑克臧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郑聪、郑明、郑克爽等人又如何敢再推托,只好一个个站起来,此时就听郑克臧继续道:“走,陪孤去看看陵区的戍卫。”

    为了守卫这一片大约二千余顷面积的山林,郑克臧在明代陵卫和清代总管内务府大臣的基础上设置了由内务厅和宗人府联合派员组建的陵务处,置郎中两员,一人留守京师、一人驻东宁陵区现场,两人各有副手员外郎一员,分别负责文书往来和具体的陵区管理。

    除了内廷陵务处外,礼部还在陵区设有奉祀主事一员,驻留安平城堡的禁卫军也在陵区内分驻一个团的兵力。陵务处陵区郎中、礼部奉祀主事加上禁卫军分统三人组成陵区的最高管理机构东陵承办事务所。此外,东宁留守对陵区有监管的权力并承担领导责任,南洋舰队及驻防东宁的龙骧军也对陵区有协防的义务。

    “王上,臣以为陵区周遭山林众多,以一团兵力日夜巡守或有不足。”等看完驻军的营盘,几乎没有存在感的郑克举突然进言道。“臣以为承天府、万年州或也应该分担一部分责任,譬如增设一两处巡检司之类。”

    “有些道理。”郑克臧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从某种角度来说,郑克臧并不担心大夏朝存续期间有什么人敢胆大妄为的前来盗墓即便是岛上那些桀骜不驯生番也不可能轻易杀到东宁的统治腹地来倒是某些周边的百姓可能回来盗采林木,这个时候用禁卫军来对付百姓就显得有些过了,倒是郑克举的建议较为合理。“且记下。”郑克臧向随行的内侍吩咐道。“着万年州在陵区增设巡检司两处****??”

    “老大人,下官以为郑逆往东宁祭拜郑成功和郑经二寇,这对本朝而言可是一个好机会啊。”北京城内李光地的府上,一名大胡子的汉员正冲着半倚在太师椅内的老狐狸侃侃而谈着。“此时只要我朝南下,海逆必然调度不灵。”

    “张大人此言不妥。”还没等双眼微眯的李光地开口,旁坐的另一人就插了一嘴。“而今时至严冬,天寒地冻,大军行动不便,又如何能轻易南下,再说了,海逆沿淮严防死守,又在河南广布骑哨,朝廷大军若无一击制胜的可能,还是不要轻易出击的为好,否则郑逆虽远在千里,却也能从容回返。”

    “东宁离武昌岂止千里之远,郑逆没有可能这么快反应过来的。”字汝作的山东按察使张霖却对反驳者的话不以为然。“再说了,朝廷练兵多日,几百万两银子都投下去了,难不成因为天寒地冻就不能出兵了?昔日李愬雪夜入蔡州****??”

    这典型是不知兵者在胡说八道,李愬雪夜入蔡州不过是七十里地的奔袭,所部不过万人,而要撼动郑军南线防务,动用十几万是最少的,单单为这十几万人运输粮秣就要数倍的民夫,在大冬天征发这么多的民夫结果只能是还没有跟郑军开战先要平定内乱了。

    “陕西扶眉上报有暴民抢冬作乱,甘凉也有回民反叛。”之前反驳张霖的刑科给事中汤右曾也不是军事专家,但他根据各地题本上的报告作出反驳。“再加上鄂罗斯和准格尔在外虎视眈眈,这个时候轻易南下,焉知道不是祸国乱政之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