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战邙山之丧偏师-《南朝不殆录》


    第(3/3)页

    是对于自己二十多年常胜战绩的自信?

    还是潜意识里对北齐军的轻视?

    突然杀到的北齐太尉娄睿大军,将杨摽的骄傲自信撕了个粉碎。

    娄睿是个什么东西?三十出头的无名小辈而已。

    仗着是娄太后的侄子,无甚器量才干,凭着外戚的身份身居高位。

    纵情财色,时论风评都鄙视他。

    不过就是这个杨摽看不上的家伙,此刻却高高在上,决定了他的生死:“愿降?愿死?”

    杨摽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常胜将军杨摽失去了他的不败声名和未来。

    北周军失去了钳制北齐援军的偏师。

    ……

    沉默许久的北齐终于露出了反击的獠牙。

    东安王娄睿、武兴王高普、都官尚书王峻等自邺城,率外军三万赴河阳。

    生擒了冒进的杨摽,击溃北周一路偏师,娄睿进位大司马,总领北齐援军一部,以王峻为南道行台,共同率军赴悬瓠,迎战另一路偏师权景宣。

    司徒、钜鹿郡公斛律光从骑兵曹拨兵五万,驰援洛阳。

    领军将军、兰陵王高长恭率禁军五千,另拨一队百名百保军士随同出征。

    斛律光、高长恭救洛阳的五万五千人先到河桥,见北周军势有十余万之多,未敢轻进。二将于北岸立下营寨,窥视对岸动向。

    齐主高湛犹豫一阵,还是召见了并州刺史、平原郡王段韶。由于突厥屡犯边境,段韶并不在晋阳,把驻地改到了塞下。

    此前周齐交涉,高湛曾经派遣黄门侍郎徐世荣乘坐驿车,赍周书询问段韶意见。

    段韶认为周人反覆,本无信义。

    宇文护外托为相,实为王也。既为母请和,不遣一介之使申其情理,仅靠书信往来就送其母,是为示弱。不如暂许,之后再放未晚。

    高湛不听,如今应验。

    然而情况紧急,高湛也顾不得面子,问段韶道:“洛阳危急,今欲遣王救之。突厥在北,复须镇御,如何?”

    段韶当即答道:“北虏侵边,事等疥癣。今西邻窥逼,乃腹心之病,请奉诏南行!”

    齐主令段韶驰援洛阳。

    二日后,齐主车驾亦自晋阳出发,亲赴洛阳。

    ……

    尉迟迥等获知杨摽兵败,北齐援军后路已再无自军牵制,于是分兵一部守太和谷,一部沿邙山布阵,与敌军隔河对峙。

    一方面攻城更急,尉迟迥遣使对城中道:“未闻救兵,何不降也?”

    独孤永业答道:”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待救援来到,忧尔众有不返之危。燕赵豪杰,必不为降将军也。”

    尉迟迥又命人于城下喊话:“城主受荣禄,汝等军士,何事相随入汤火中耶。”

    射书标示赏格,投于城中: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赏帛万匹。

    独孤永业题书于背,反射城外:若有斩尉迟迥者,一依此赏。

    与段思文巡视城头,抚慰战士,城内士卒莫不感励,人有死难之心,而无投降之意。

    ……

    不知不觉间,北周军已攻城一月有余。

    腊月天寒,连日起了阴雾。

    雾气从河面升起,远远望去如水面沸腾,水汽变幻,不见对岸。更连接山雾,满山满谷皆为白障笼罩,风吹不散。

    就像是一层不祥的白布,遮挡住了北周军的前路。

    -----------------

    《地名对照》

    轵关陉:今济源市西十一里处

    勋掌城:今济源市西北二十四里勋掌村

    温城:今温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