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有人说艺人是高危职业,其实不然。 相较于明星艺人那所谓的‘高危’,其实在日本,作家和翻译这两种职业—— 那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高危! 别的不提,就说在日本拥有国民级熟知度,也是在1968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泰斗川端康成,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四年,通过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 果断离开了世间。 再说在日本整个文学界都享有不菲声誉的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因为过度沉溺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在创作生涯末端,毅然选择服安眠药自杀,终年35岁。 又或者被称日本传统文学骄子,也是著名剧作家的三岛由纪夫,为了那所谓的【理想】以及守卫武士道那至死不渝的尊严—— 即便正当壮年,他也悍然在日本警备室剖腹升天! 放眼世界文坛,虽然类似于文人自杀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但如果要把这种自杀这种操作放到日本—— 这就可以说是极为常见! 在日本有相当一部分文人,视‘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这类文豪作家为榜样,在他们的世界观里—— 死亡,只是个开始,并不是终点! 坦白说,伊藤教授也曾经是这种极端思想的狂热追随者,所以他对于挚友竹林贤七做出的这番选择—— 完全就可以理解。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作家本人以外,只有一個群体敢说它们比作家本人更了解他们的书—— 那就是翻译! 为了精确且准确无误的翻译出作家本人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一位合格的翻译不仅要结合具体语境,多遍且反复的阅读作家的书,甚至于他还要尝试着去了解这位作者的生平,尝试着从精神层面去和作者本人去建立起一座桥梁! 试着想想看这样一幕情景—— 一位连作家本人,写了都要抑郁,甚至于写完忍不住要自杀的书! 作为翻译,不仅要一遍遍,一次次的多次反复阅读,甚至于他还要日复一日的沉浸在作家的精神世界,他要比作家本人经历更为多次且反复的折磨,长此以外...... 谁还能不疯? 曾经,伊藤教授就连续三天将自己反锁在书房里,不眠不休的翻译芥川龙之介在临终之时所写下的遗作《齿轮》,那三天三夜,伊藤感觉自己完全就沉浸在芥川龙之介的精神世界,不断尝试去和这位临终自杀的文豪,跨时代沟通,交流,直到最后...... 伊藤教授差点效仿芥川龙之介服毒自尽? 不是亲身经历的人,应该是很难懂那种精神游离在‘虚幻’和‘现实’之间的折磨? 尽管,伊藤教授完全能够理解挚友竹林贤七想要尝试自杀的心情,但是...... 他还是有一点非常疑惑。 要知道,他当初之所以陷入抑郁,在痛苦和恍惚这两种极致的情绪之间不停挣扎,是因为—— 他翻译的是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是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