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讲真,有时候林浦泽真的分不清楚这些买书的人究竟是读者还是受害者? 你要说他是读者? 哪家读者看个书哭哭啼啼,一脸要死要活的模样? 别的读者,看个书都是心平气和,书中自有黄金屋从书中领略奇妙世界,反倒是这《许三观卖血记》的读者—— 一看一个不吱声。 但偏偏越是不吱声它还就越看? 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让林浦泽觉得用‘受害者’这个词汇来形容《许三观卖血记》的书友真的是一点毛病也没有。 “一边哭一边看,这不纯纯属于受虐狂?”店长林浦泽缓缓在工作日志上写下这么一句话,“能明显观察到,购买《许三观卖血记》的受虐读者,年龄段正在稳步提升.” 其实对于未经人事的年轻人来说,阅读《许三观卖血记》这种纪实类型的图书—— 他们可能还真没什么感觉? 一来,他们并没有经历过那個年代,不知道那个年代的残酷自然也就无法共情。 二来,他们阅历尚浅,根本就无法理解许三观为了家庭,三番五次选择去卖血这种行为之下所隐含的悲壮? 反倒是这些上了年纪的中年人,在阅读这种纪实文学题材的书目之时—— 他们反倒是深有体悟? 店长林浦泽缓缓记录下他这几日观察到的情景: “没有一个人能脸色平淡的读完《许三观卖血记》,不管是中年人还是年轻人.” 可以说,《许三观卖血记》是一本有着一定阅读门槛的书。 太过于年轻的人,读不懂。 没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也很难理解书中主角的所作所为。 但是,如果有着一定文化素养,并且对于文学品鉴拥有着自己独特理解的高知群体,他们来阅读这本书之时—— 这本书,堪称神作! “真的,写的太好了.” 坐在书店窗边,那位模样看起来颇为儒雅的中年人,他一边泪流满面的读书,一边深有感触地从嘴里吐出一席话。 “这,不就是我终其一生想要写出的苦难文学?” “这,不就是我在文学这条路途,一直追寻的东西吗.” 对于苦难细入骨髓的描述,对于人性入木三分的刻写。 能将纪实文学,书写到这般程度—— 如果这都称不上神作,那还有哪本书能担当得起‘神作’二字呢? 其实一般顾客在书店里看书,作为店长的林浦泽都很少去打扰别人,只要不是在店里做的太过分,只要不是在店里太过于放肆,做出一些类似于抽烟喝酒什么之类的不文明行为. 遇到一些情绪激动的顾客,通常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不过,我可以容忍你在书店里,小小的放飞自我一下。 但是,你也不能太过放肆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