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他高兴的点并不是《窦娥冤》本身,他兴奋的点在于—— 不管是实体书,又或者是网文,一直以来这两种文字的表达形式,并不能让他对读者情绪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总结和反馈? 换言之, 他没有办法和读者面对面? 就譬如说,你在阅读《许三观卖血记》时哭红了眼,作为作者的江海也只能是通过书评知道读者很悲伤? 对于读者在阅读这本书之时,到底是个什么情绪,他一无所知? 你看书的时候在哭? 不造啊,我又没看到 你看书的时候愁眉苦脸,烟一根接着一根,甚至把人都看emo了? 这,我哪知道? 毕竟我又不是亲眼所见. 可是,话剧舞台剧这种形式,刚好就弥补了他不能和读者面对面的这一缺陷? 试想一下这样一幕场景—— 剧院里,在一场坐满了人的话剧演出之中。 作为剧本创作者的江海,置身于人群之中,身边全是特意前来看戏的观众。 他们一边用纸巾擦泪,一边哭诉: “为什么这作者,能这么刀!” “为什么这窦娥,能这么惨啊,呜呜呜呜呜” 而作为这一切始作俑者的江海,就坐在观众旁边,默默为他们递上纸巾: “别怕,再哭大声点儿,我这儿还有纸巾” 不知道为什么,一联想到这一幕情景,江海莫名就感觉有些兴奋? 你还别说,要是真能有机会,把《穷鬼》《女房客》这之类的剧情精简一下,也改编成舞台剧的形式,专程邀请到喜欢这两部的读者来看,那—— 岂不是更爽翻天? 宛若发现了一条刀人的新赛道一般。 感受着陶春芳老师那颇为慈祥的眼神。 江海激动,朝着她一抱拳: “陶老师,你放心,三天之内我必定交出《窦娥冤》定稿!” “有关于舞台改编的事情,还劳您多费心” 在剧本创作方面,的确是可以速成。 但在话剧改编,舞台现场这方面的排练,江海的确是没什么经验。 在专业知识方面,他还是有所欠缺。 就比方说,在江海的认知里,其实话剧和舞台剧是同一个东西? 它俩其实没什么区别? 但其实不然。 话剧和舞台剧的区别在于: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而舞台剧可以定义为呈现于舞台的戏剧艺术。 用简单一点的话来说—— 话剧只是舞台剧之中的一个类别。 舞台剧不仅包括话剧,它甚至还包括歌剧,舞剧,芭蕾等等 作为国内民俗戏剧届的权威,陶春芳老师平时有很多事情要忙,自然不可能一天随时随地为江海服务,随时随地给到他解答。 但是,又鉴于江海在舞台现场方面经验的欠缺 所以,她专程指派了萧琳瑜作为专业人士给予江海辅导。 现在,江海和萧琳瑜属于是命运共同体,两人属于是彼此的搭档? 剧本创作的事情,全权交给江海。 话剧选人,现场排练,节奏控场这一系类繁琐且复杂的事情,通通交由萧琳瑜负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