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活菩萨常见,活阎王倒是头一次见? 别人都是想办法救人,到你这可倒好,主打一个全都得死是吧? “敢不敢下手再狠一点?” 其实江海一直就非常之不理解这一类逻辑陷阱题。 这种【电车困境】的难题,无非就有点儿类似等同于: “妈妈和女朋友同时掉进河里,先救哪个?” “正前方是一座独木桥,前面是狼,后面是虎,你置身于桥中间应该怎么办?” 不管你怎么答,都是错。 不管你怎么答,都不是标准答案! 要想解决这一类逻辑陷阱题,首先你就得跳出题目给你设置的大框架,不能跟着出题人的思路走。 “女朋友掉进河里怎么办?” 我直接凉拌! 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我他妈直接原地开席! “前面是狼,后面是虎,站在桥中间的你应该怎么过桥?” 不过了! 我特么直接原地等死,一个猛子就往河里扎! 阎王要我三更死,我二更就去了。 主打的就是一個我命由我不由天! 既然你出这些题目的初衷,就是为了刁难人,让人陷入伱的逻辑陷阱当中,那想要打败魔法就得运用魔法。 “我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五个人,我不管他们是被绑在这条轨道还是那条轨道。” “总而言之,在我这里,我主打的就是一个——”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有时候,这些作家的脑回路还真是比较清奇,让人捉摸不透? 饶是一直热衷于逻辑推理的萧琳瑜,也不禁被江海的这一解题思路给惊讶到。 你还别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江海这一操作 还真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死道友不死贫道?” 只见萧琳瑜沉思一阵子过后,这才继续看向江海: “所以.” “你平时写书的时候也是这种思维逻辑?” 一个人的思维逻辑,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就譬如说,一位逻辑思维严谨缜密的人,他在日常里应该也会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一位性子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他应该很难做到房间整洁无异味,衣柜干净整洁?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曾经说过: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潜意识的体现。” 你在打这种思维逻辑题目的时候,下意识就是弄死所有人,那你在写作写文之际 是否又会下意识运用到这种思维逻辑? “我平常写书” 你还别说,萧琳瑜不提这事之时,江海还没发现。 经由萧琳瑜这么一提,江海顿时就觉得,好像类似于这种【全都得死】的书写多之后,他平时的为人处事方式 好像的的确确是受到了一点影响? “我的戾气为什么会这么重?” 人是人,书是书。 不应该把人和书混作一谈? 纵然说,不管是网文,又或者实体书,再或者戏剧,这些我的作品都非常之悲. 但是! 我人必须得支棱起来! 我人必须得乐观起来! 怎么能让作品影响到作者的情绪,这不妥妥属于本末倒置? “你还别说,好像还真是.”江海仔细思索了最近他书中所写到的情节,“从话剧《窦娥冤》来看,纵然坏人反派张驴儿父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最后好人窦娥好像也没活下来?” “纵然《女房客》书中主人公昭阳和米彩还算是有了一个好的结局,但要论起书中的其他人物,不管是好友方圆,又或是简薇父母,主打的就是一个全都得死.” 至于说其他作品,类似于《许三观卖血记》《人间失格》,那结局更是一个比一个悲哀 “书悲一点不要紧,但我人怎么能跟着书一起悲?” “作为作者,我不应该被自己的作品所影响” 人,是活物。 书,是死物。 人怎么能被书影响? 似乎,是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沉思半晌之后,只见江海缓缓抬起头来,若有所思地看向眼前的萧琳瑜: “看来,该是时候调整一下自己的心境了.” 这几日,江海的心态,简直就可以称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平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一句话,简直就可以称得上是他的真实写照? 有关于《窦娥冤》的参赛报批,已经经由澄海戏剧学院的名义,上交到这一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评审。 其实,在前几日踏足【澄海大剧院】之时,江海就已经想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