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写的剧本让我们哭的死去活来,作为始作俑者的你,却像完全就没有收到丁点儿的影响一般,不管不顾地坐在剧院里打游戏就不说了,甚至还. 笑的这么大声? 笑的这么开心? 这是不是有点儿过分了? 像是看透萧琳瑜心中所想一般,江海默默收起手机,以一种漫不经心地看向她: “死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和我江海有什么关系?” 这话说完,江海收起刚才的漫不经心,然后以一种非常认真的眼神盯着萧琳瑜: “你不要看我表面风轻云淡的样子,作为作者,我比你们每一个人都明白‘梁祝’两人爱情的不易。” “我之所以不哭,不是因为我心狠,而是我在创作这个故事的过程中,眼泪早就流干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情? 梁祝两人之间的爱情,固然值得世人钦佩与推崇。 但作为一位合格的作者,如果不能及时把这种悲伤的情绪从身体里抽丝剥茧的剔除出去,反而任由这种悲伤情绪在自己身体里肆意蔓延,影响自己的情绪. 那不是很蠢吗? 如果看一场戏,哭一场戏,场场戏都这么哭 这得哭到什么时候去? 虽然江海很想像安慰胖子一样,安慰一下萧琳瑜: “如果你实在难受的话,打一发就好了,打一发你就不会这么难受了” 但考虑到萧琳瑜是个女生,他硬生生把这话咽了回去,只见他话锋一转,再次将视线投向萧琳瑜: “如果你实在难受的话,那就请你抬头45度角仰望天空。当你抬头看天的时候,这眼泪,自然也就落不下来了.” 话剧表演结束,观众陆续离场。 但作为《梁祝》话剧主创团队的江海肯定不能就这么离场。 话剧院的大荧幕灯亮起。 导师陶春芳站在一群梳着干练背头,身穿中山装,一看就是领导模样的人群之中冲着江海招手: “江海,你过来一下.” 其实你要问上面的这些领导懂不懂《梁祝》? 懂不懂,这其实根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梁祝》拿了曹禺戏剧文学奖,而江海,又凑巧是在澄海市也就是自己辖区上学的学生,对于这些领导来说—— 知道这一点,这就足够了。 “江海,这是澄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李绍元会长,李会长和我说了很多次,说早就想当面见一下你了.” “还有这位,这位是作协的张主席,他和我们文工团的叶景明老师是老战友。” “这是澄海大剧院的宋宏伟宋院长,《梁祝》这一次能在话剧院演出,少不了宋院长的帮忙” 其实对于江海个人来说,他个人其实是不太想将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人际交往上。 江海宁愿回学校找两道高数题解一下,也不愿意和这些陌生人嘘寒问暖,攀帮结派。 但是没办法。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 纵然江海有万般不情愿,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和这些文联、作协的领导打好关系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有时候文学不仅仅是打打杀杀,也是人情世故。 在没有真正拥有掀桌子的能力之前,不管是再强的人,他也得要学会低头 “《梁祝》写的很不错,如果我不是听陶教授介绍,我真的都不敢相信你是第一次接触戏剧这个东西.”像是颇为惊叹一般,文联的李绍元会长以一种颇为赞赏的眼神看向江海,“这么年轻,就能写出《梁祝》这样的古风经典?” “江海同学,你以后的路途,大有可为啊.” 不管是从文学戏剧方面来赏析。 又或是从【戏剧的结构三要素】来解析。 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看待,江海所创作的这部《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中的经典。 文学性,拉满! 话剧舞美给到人视觉上的冲击,也非常震撼! 澄海大剧院的宋宏伟院长也顺着李绍元的话接了下去: “接下来三个月,《梁祝》会成为我们剧院的主演话剧,我们将给到《梁祝》和《雷雨》一样的排期。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写出《梁祝》这么优秀的话剧?江海,你以后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啊” 话剧院的主要营收是卖票,作为剧本创作者的江海,可以收到每场话剧公演5%的票价营收作为报酬。 就比方说,今天这一场《梁祝》的话剧,大剧场2000人满座,票价350一张。 这一场《梁祝》票价的总营收是七十万,江海能分到七十万票价的百分之五作为报酬,也就是三万五千块。 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学生来说,总归是一份收入。 为了防止江海多想,陶春芳老师还特意提醒了江海一句: “你不要嫌少,百分之五对于剧本创作者来说,已经是很高的分成收入了.” 话剧这个东西,不同于电影,它所消耗的人工物料成本其实是非常之大的。 演出场地的租赁、演出人员的工资、投影设备的维护、舞美效果的打造等等. 这些涉及到的每一样,都需要用钱! 虽然说,一场戏在满座的情况下卖七十万,这听起来很多,但要是把这些钱平分到每一位演出人员的手上 这可就剩不了多少了? “我明白的老师。”江海笑着朝着陶春芳老师点了点头,“能拿到百分之五的分成,我已经很满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