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实际作家和编剧这一类靠笔杆子吃饭的文人,在韩国文艺界的地位,还真是蛮高。 出门在外,就比方说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晚宴,你向主人家介绍: “我是练习时长两年半的练习生,我是一名当红艺人,我参演过三部爆红级别的现象顶流电视剧” 那晚宴的主人,可能看都懒得看你,只会朝着身边的管家吩咐: “去旁边,安排他和小孩坐一桌。” 但如果,你在参加三流社会的晚宴之时,向主人家介绍: “你好,我是一名作家.” 除却那种毫无名气的落魄作家以外,但凡你有一丁点儿名气,哪怕你在文学圈子里的地位最多只能算三流。 即便如此,但凡你表露出自己作家的身份。 那都会迎来主人家的热情款待: “坐,请坐,请上坐.” 日本,漫画家不值钱。 韩国,练习生不值钱。 不过这两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对作家这一职业特别尊敬。 受西方文化,准确来说是受驻韩美军的影响,一些在西方主流社会受欢迎的作家,诸如于马克·吐温、欧亨利、莫泊桑这些作家的作品,被韩国文学界奉之为经典,甚至于可以说被奉之为圣经。 客观评价,马克·吐温的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文豪,他诞生于1835年,是美国著名的演说家和作家,他的内容常常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表达形式,来深刻的反应社会问题。 你要说马克·吐温是不是一位好的作家? 那当然是。 只不过. 人无完人,再好的作家也一定会有他的缺陷。 你让马克·吐温以短篇的形式,去塑造他擅长的批判主义文学,那不用问,在他擅长的领域,马克·吐温一定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可是,但凡涉及到长篇领域,尤其是在抒情以及轻喜剧方面,马克吐温在文学上的造诣,实际就并没有那么突出。 从作家的生平经历来看,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也正是基于心态上的转变,实际马克吐温在创作生涯末期的作品,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可即便如此,在韩国国内,也有相当之一部分人将马克吐温的所有作品奉之为经典。 甚至都不容许旁人有任何一丁点儿的质疑? “《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些作品是马克吐温创作巅峰时期所产出的文学著作,这些文学著作,是批判现实主义当中的经典文学,这毋庸置疑。” “可是,你要把马克吐温在晚年生涯当中的《赤道旅行记》《贞德传》,和《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些经典文学著作相提并论,这会不会有些不合时宜?” 尽管,你是出于作品的角度,对作家马克吐温的创作状态提出讨论。 可是,不管你如何据理力争,却依旧会有相当之一部分懂哥,开始对你展开一阵极其猛烈的抨击: “马克吐温,那可是马克吐温!” “大文豪马克吐温笔下的作品怎么可能会不是经典?” “你到底懂不懂文学?你到底读没读过这些作品.” 受西方思想和文化入侵严重,在韩国,有相当一部分西方作家的著作,不容许外人有任何一丁点儿的质疑和批判。 但凡你敢怀疑? 那你就是没品位! 但凡你敢提出和主流文学界截然不同的意见? 那你就是没读过书,会被旁人嘲笑然后疯狂诟病. 以往,西方作家的作品,绝不容许任何人提出任何的质疑。 直到 市面上出现了一位名叫江海的中国作家? 市面上出现了诸如类似于《熔炉》《素媛》的这一系列作品? 同样都是读书,同样都是品鉴文学。 读着读着,竟然有相当之一部分读者,在脑海里浮现出了一系列相当之大不讳的念头: “我怎么感觉江海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写的比马克吐温还好?” “我怎么感觉,江海笔下的人物和作品,更符合我们韩国的国情” 马克吐温擅长的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他擅长以小人物的视角,开篇切入,然后通过描绘一系列离谱的故事,以此达到讽刺社会的目的。 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部作品,就是《百万英镑》。 《百万英镑》是1893年,作家马克吐温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篇,其主要讲述的内容是: 【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 在亨利没拿到百万大钞之时,所有人,都对他弃之如敝履。 可是,当亨利亮出了手里的百万大钞,所有人对他的态度,在顷刻间转变. 作家马克吐温,是以小伙子亨利·亚当斯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在他身上发生的这一系列离谱遭遇,来讽刺美国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社会快速盛行的拜金主义。 而江海的写作方式,和大文豪马克吐温,竟然出奇的相似和雷同? 在《熔炉》当中,江海是通过描绘落魄教师姜仁浩的第一视角,向大家揭开一个隐藏与水面之下,极其黑暗与阴暗的残酷世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