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不过就抽点烟,喝点酒,言语坦率了些。” “这也值得抨击的啊?”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镜头下,江海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本性。 面对记者的提问: “难道我回去就这样写采访稿?” 江海直接回答: “那咋了,你就这样回去写采访稿.” 说完,江海也不想再停留,径直朝着办公室的出口走去。 记者秦怡月连忙叫住了他: “江海老师,你等一下,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由于这一次,江海所获得的奖项是龚古尔文学奖,他更是获得了由法国总统亲自授予的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中国作家在法国获奖,并且还是获得如此之具有含金量汗的奖项,那肯定是要采访一些有关于两国文学问题。 “您觉得中国作家和法国作家最大的区别是在哪里?” 听闻这番采访。 江海直接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由于国情的不同,实际两国作家在擅长的题材上,有很大的区别。 就比如说,近代中国饱受外部侵略,国内变革动荡颇多,所以近代知名的一些作家,大多都以写实主义为主,通过描绘现实的破碎,从而唤醒麻木民众的良知,从而走上抗争的道路。 而法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获益者,他们通过战争获得了巨量的财富,改善了国内的经济,让国内大部分民众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正是由于不用担心生计问题,大家才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 所以,才会出现以作家罗曼罗兰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流派,所谓浪漫主义流派,就是作家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以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文字表现手法来畅享未来的生活。 正是受到这种文学思潮的主导,巴黎才会成为远近闻名的浪漫之城. 不过,纵然两国国情不同,可在江海看来这些因素都并非是两国作家之间最大的不同。 沉默半晌后。 像是想通了什么一般。 江海抬起头来,看向眼前人民日报的记者秦怡月: “我认为,中国作家与法国作家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中国作家用中文写作,法国作家用法语写作” 说完这话后,江海头也不回的朝着办公室门外走去。 只剩下面面相觑的小编、记者独留在原地。 听闻江海这番回答,记者秦怡月和小编对视一眼,直接一整个呆住: “还可以这样的吗” 有的人,在出名过后会四处走穴,享受那种聚焦在聚光灯下,万众瞩目的感觉。 而有的人,在成名过后,却依然老老实实过着自己的生活。 和往常根本就没有半点的变化。 转眼,又过去了一个周。 尽管最近的学校,报社,媒体都因为江海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事情,而彻底陷入了癫狂。 大街,小巷,电视上,随处可以听到有关于这件事的报道。 可江海的生活,却一如往常,根本就没有半点儿的变化。 实际变化这种事情,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 不管江海去到哪里,学校也好,片场也罢。 但凡看到江海经过,多多少少都会有旁人在他身后议论: “这,就是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那个作者吗” 找他签名的读者,多了一些。 找他约稿的报社,又多了那么十几家。 可这一切,却依旧没有影响到江海的正常生活,他依旧不顾旁人的目光,该吃吃,该喝喝。 如果要说获奖这件事情给江海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那应该是—— 他现在吃早饭可以随心所欲的加粉加肉加面,还能顺带着加个蛋,一个不够还能加两个。 至于说外界流传的什么. 中国文坛崛起的希望。 迷惘文学开创者。 当代作家代表。 又一个被载入了文学历史的青年作家。 这些外界流传的荣誉和称号,江海压根都没有在意,甚至于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用江海的话来说就是: “以前我是个屌丝。” “现在我是个有了点儿名气的屌丝。” “我和大家的区别就是多写了两本书,多识了两个字,除此以外就再没有任何的区别了,所以你们不要用那种高人一等的眼神看我” 《药神》片场内,江海在现场,督导着剧组的拍摄。 演员就位。 镜头就位。 导演就位。 现场有关于拍摄的一切,正在井然有序的缓步进行。 伴随着导演喊下的一声:“action!” 拍摄,照常进行。 “有病没有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没法治,你也治不过来” “我刚病的时候,老婆怀孕才6个月,每天特别想死。现在有药有钱了,如果我儿子早点生孩子,我都可以当爷爷了。” “我看到他第一眼我就不想死了,我就想他叫我一声爸” “他们根本吃不起正版药,他们就等着我把药带回去救他们的命。” “从明天开始我重新开始卖药了,但我只能保证以前的病人有药吃,大家不要声张,体谅一下我,我不想坐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