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开赛第三十天,来自于日本的推理作家,也是被组委会视作为夺冠有力人选的东野圭吾,在这竞赛结束的倒数第二天—— 也终于,是从别墅内走出。 宛若精疲力竭一般。 东野圭吾胡子拉碴,略带疲惫地看向面前的媒体记者: “我应该是最后一位结束的作家对吧?” 三十天的时间,该结束的差不多都结束,再写不完的估计在剩下的时间里 应该也很难写完了? 正当东野圭吾接受记者采访,想要倾诉一下自己最近的状态: “真的很累。” “我每一天,都是在拼尽全力.” 正当东野圭吾想要当着镜头的面做一个完结感言。 谁料,记者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令得他愣住: “你并不是最后一位结束的推理家,还有一位作家,现在还没结束写作” 还有一位? 是谁? “竟然还有人比我还慢?” 感受着东野圭吾疑惑的神情,负责采访的记者,缓缓说出了一个熟系的名字: “是那位来自于中国的作家,江海啊” 你要说江海在干嘛? 写作,他是真的有在认真写。 只不过,江海的写作模式就有点类似于学生时代抄作业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写完? 寒假有一个月的时间,前二十八天,整个假期都在玩,寒假作业那是一点儿都没动过,直到临近假期结束的最后两天. 直接就开始生死时速? “给我一支笔,我还你一个奇迹.” 江海现在就属于是这种类型。 当然,江海并没有那么夸张,闭关三十天,从第十日开始,他就已经正式进入到了自己的创作状态,每天都坐在书房的电脑前,宛若彻底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一般,没日没夜的创作. 鱼子酱,不再是按照【罐】来计数,他在写作期间就再也没动过西餐。 豆角,那更是吃不了一点,江海害怕食物中毒影响到自己的创作状态。 每天早上八点钟,雷打不动的起床,然后就开始坐在书桌前写作—— 一直持续到晚上的两点钟 照道理来说,每天16个小时的高强度创作,持续二十天的时间,用这种高强度并且强精力的模式来创作一部中篇,从时间上来讲—— 那简直就绰绰有余 但是! 也不知道为什么,整整二十天的时间,江海都眉头紧蹙的待在书房。 每一天,他的屋子都烟雾缭绕。 并且江海还会在一边写作的同时,一边暗自低喃着: “这里,不行。” “这边,好像也不太合理啊” 透过监控,见到这一幕情景,中作协主席铁宁不禁有些焦虑: “你们说” “江海到底是在写些什么? 纵然大家都非常肯定江海的文采,不过对于这一次的世界推理竞赛 其实都没报什么希望?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 老话经常讲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作家所擅长的题材流派都是不一样,你让一位擅长传统文学的作者去写侦探,这无异于让马芸和眉笔哥PK直播带货 你拿自己的短板,去硬碰硬别人的强处? 这不是厕所里打灯笼,离死不远了吗? 虽然,大家对于江海没报什么希望,也没指望他能拿下什么名次,不过江海作为中国作家的代表,如果在这三十多天的时间里,搞出这么大阵仗,花费这么多时间,连一部完整的推理都没写出来. 这可能,就有点儿丢脸了? “难不成,是卡文了?”站在铁宁身旁的一位老派作家,打量着江海紧皱的眉头,不由的发出猜测,“因为没有接触过推理类型的文学题材,所以卡文,最后导致思路不顺畅.” 看着烟雾缭绕的书房,以及江海那从未舒展过的眉头。 局势不妙。 众人越是猜测,就越是有这种可能: “糟糕了。” “这可怎么办.” 虽然,大家在国内时都属于是互相不对盘,但是走出国门,众人身上就只剩下了一个身份—— 那就是中国作家! 不论是喜欢还是讨厌,不论是敬佩还是厌恶,在如此关键的时候,但凡是来自于中国的作家. 大家都不希望江海在如此关键的场合出丑!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此浅显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 这一次的推理文学大赛,并非是江海主动参与,他是在中宣部的号召下被动加入,你让一个在这之前从未接触过推理文学的作家,来到这堪称是推理文学殿堂级别的竞赛,和其余九位堪称是世界顶级推理大师的作者共同竞赛. 有压力,实属正常。 写不出来,完全也是情理之中。 眼见还有最后十分钟,由英国作家协会负责审核的组委会,将会停止收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