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话常说—— 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纵然江海感觉自己也不像是衣锦还乡,不过该说不说,文物归还这件事情,的确是件大事—— 确实需要好好商议。 实际江海一开始想的文化归还仪式在大英博物馆举办就行,你别管黑猫白猫,能抓到猫它就是好猫,只要流落于海外的辽三彩罗汉像能够归还于国内. 在哪儿还它不是还? 不过,短暂思索了三分之一毫秒之后,江海还是感觉. 可能在中国举办归还仪式它比较合适一些? 其一,在英国举办文物交接仪式,可能并没有那么多国人关注? 其二,如果这一次的文物交接仪式,能让伊丽莎白女皇启程访华,借由伊丽莎白女皇的声誉来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这好像也是一件蛮好的事情? “文物交接仪式,我想在中国举行。”江海放下了手里的刀叉,得体而又绅士地看向面前的伊丽莎白女皇,“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文物交接仪式不在故宫举行,最好能前往澄海,具体地点也就是我的母校——” “澄海戏剧学院。” 还是那句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你要说江海一点儿私心没有? 那肯定不可能。 寒来暑往,来欧洲参赛的几个月时间里,澄海戏剧学院已经度过了一整个学年。 这一次江海一旦回国,就即将从大三升任大四,大四在即,也就代表着毕业在即,江海想趁着自己最后还在学校的这段时间—— 给母校做多一点事。 给自己的学校尽多一份力。 打心底来说,其实江海对于澄海戏剧学院,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激。 上高三时候江海的成绩并不算好,如果不是凭借着一手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被澄海戏剧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破格录取. 那江海现在可能连书都没得读? 纵然,大一学年江海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在一年的时间内连续挂了十六门科目,可澄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并没有放弃江海,在肖辅导员的担保之下,江海非但没有被开除,最后甚至还背负着重修的重任升上了大二。 最终,这才迎来了自己逆天改命的契机。 纵然,在这期间,江海感受到了不少同学和老师的恶意。 但是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试问,这天底下的有谁会喜欢一个吊儿郎当,烟不离手,甚至于自己对自己人生都完全不在乎的身边人? 所以,江海对于以前老师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态度,完全就可以理解 “如果能在临近毕业之际,给母校的同学们一点小小的留念,这貌似也不错?” 故宫,名字的确是很响亮,但江海知晓. 那里并不属于自己。 “尊敬的伊丽莎白女士,我诚挚的邀请您来到我的母校参观,那是一所很美丽的学校,那里的老师和同学,都非常热情.” 从原则上来说,伊丽莎白女皇作为一国权力最高的象征,她不可以随意出国参访,这是最基本的外交礼仪。 但是,现在的原则 很明显就站在江海这面? 首先,江海赢下了这一次的世界圆桌推理大师赛,一个周多一点的时间,仅仅江海一位作家的销量—— 就已经超过了惊人的三千万册! 站在这一点来说,毫无疑问,江海在英国拥有极其恐怖的影响力。 在这个先决条件之下,再去探寻更深层次的原因。 表面上,是江海在同伊丽莎白女皇对话,是江海在对伊丽莎白女皇发出邀请。 但实际. 这是整个中作协,乃至是整国家政府 共同商议过后的决定! 江海在来之前,就已经和中作协铁宁,以及国内的领导通过气,如果可能的话 尽量邀请伊丽莎白女皇来华参访。 中国,想要走入欧洲的圈子,让更多的西方国家知晓并了解这个来自于东方的这所神秘大国,就必须要积极邀约西方的权贵名流来到国家参访,以此打响国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英国,想要强化彼此双方的深度交流,就必须派遣出一位在国内举重若轻的大人物,应邀前往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只有这样,双方的利益才能进行深度的绑定。 很显然,这一次江海获胜,在中国举行文物归还仪式,就是推动两国深度沟通和交流,一个十分合适的契机。 对于江海提出参观母校,回到澄海戏剧学院举办文物归还仪式的提议。 仿佛早就预料到一般,伊丽莎白女皇和蔼的冲着他点点头: “我很期待。” 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来到白金汉宫参观的机会。 不是每位作家都能拥有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皇一起共进晚宴的契机。 虽然江海并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但也不至于在这种场合之下失了怯。 哪怕面前坐的是伊丽莎白女皇。 哪怕面前坐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备权势的几个人之一。 可即便如此,江海依然能在晚宴上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流露出一丁点儿的胆怯。 宛若社交悍匪一般,他甚至还能在伊丽莎白女皇面前玩谐音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