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 话音落下。 办公桌电脑,陡然闪现过一则弹窗: 【您有一封新邮件讯息,请注意查收。】 作家和作家,亦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拿改稿这件事情来举例—— 三流作家,编辑说一不二,说怎么改就怎么改,只要你能给我发表,你别说让我改稿,你当我爹都可以。 二流作家,和编辑商量着来,你觉得我这个地方写的不合理?我虚心接受批评,但我在接受批评的时候,我也得说出自己的想法,两人商议过后再决定改与不改 一流作家,改什么改?你是作者还是我是作者?改文?改不了一点!你要觉得你行我把我位置让给你 很显然,江海现在就处于一流作家的行列,甚至于他的地位对比上一流作家. 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别的作家写错字,会被要求回炉重造。 江海写错字,那直接是自有大儒为他辩经: “错哪儿了?” “这明明就是通假字好吧.” 《活着》整本书的篇幅不算长,一共只有十二万字,江海把整本书规划成了三部分,每部分四万字,分成三期在《花城》杂志社连载,这三部分的标题分别叫做: 【浪荡子福贵,为个人的快活而活】 【穷小子福贵,为肩上的责任而活】 【垂暮之年的福贵,为活着而活着】 这三期加起来,就是一位小人物的一生。 准确来说—— 是一位小人物,在旧时代浪潮的推动之下,所经历悲催的、苦难的、命途多舛没有丝毫福报一生. 得益于江海在当代文坛这诺大的名气。 不论是出版部门,线下审核,印刷校稿. 但凡是涉及到出版流程的部门。 但凡是听到【江海】的名字,没有丝毫阻挠,甚至连内容都不需要过多审核,直接一路绿灯无理由通行: “江海老师的新作?” “那还有什么好审核的啊” 如果在大会堂上被首领授予荣誉奖章的作家都不值得信任,那这个世界上. 还有哪位作家是值得信任的啊? 这一次《活着》的出版,并非是以整本书的形式,面向广大图书市场发售。 而是通过在杂志期刊《花城》上连载的形式,一共三期,面向图书市场印发。 当《花城》出版社宣布拿到了江海老师新作《活着》的独家代理。 并且,宣布早上九点钟,会开始《花城》最新一期的内容连载。 数之不清的读者,顿时蜂拥而至: “什么?江海竟然又双叒叕写新书了?爷青回!上一本《东方列车谋杀案》看的我好爽,这一把,我也得好好爽爽.” “《活着》?这让我想到了江海的上一本书《无人生还》.一本书是活着,一本书是无人生还,这好像是两个反义词?江海老师起书名竟然都有这么随意的吗.” “让我来猜猜这本书讲了什么.江海的上一本书《无人生还》,书名叫无人生还,所以最后全都死了,现在这本名为《活着》的书名,起的这么励志,这应该又是一个惩恶扬善的温馨治愈故事吧?” “朋友们,我有点迫不及待了啊!这应该是江海老师拿下布克奖之后的首部文学著作?我倒要看看,他能不能打破大火之后必然是大扑的魔咒.” “先锋纪实文学巅峰之作?好大的口气!嚯,我都有点儿等不及了啊” 纵然,大家对于江海的新作,展现出了非凡的热情。 可作为作者,江海本人 倒是对于这件事情非常之冷淡? 在一本书开售之前,作者都会在卷首语,写下作者对读者的寄语,以此实现彼此沟通的桥梁。 原以为,作为原著作者,江海会长篇大论在卷首语写上自己创作这本书的心路历程。 可谁料,江海的卷首语,就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希望你们看完《活着》之后,还能勇敢的活着” 这一番云里雾里的操作,给等候排队买书的读者,整的有点儿懵圈: “不是哥们儿,你这.” “是什么意思啊?” 什么叫看完《活着》之后,还能勇敢的活着? 你意思是 看完《活着》之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直接就去死呗? 看着江海作为原著作者,给读者留下的这一句卷首语。 顿时就有读者嗤之以鼻: “故弄玄虚.” 早上九点钟。 书店大门,正式打开。 伴随着店员的一声呼喊,如潮水般的读者,争先恐后的涌入书店: “《活着》,开售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