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前驱-《宋鼎》


    第(2/3)页

    “不不不,这笔钱你不能用。”贾旭说道。

    “为什么?”陆秀夫惊道。

    贾旭答道:“不能仅靠占城国王空口白牙的承诺,我们就在那里投入大量资源。归根结底,还是要在当地有一支军事力量才能保护我们的利益。我决定新建一营,以后常驻占城国的尸唎皮奈港,并在港口附近修筑城堡,以备不患。再加上火枪的研究,还需要再继续投入些资金,预计这些就要花费将近一万金。”

    “那剩下的两万金呢?”陆秀夫追问。

    “之前与你说过要在四川、荆湖、两淮沿线招募游民的事。昌化军治下人口还是太少,诸多工程,始终处在劳力缺乏的状态。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这两万金,花在招募、安置流民上。”贾旭说道:“我计划招揽五万流民,这笔钱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也只有区区数贯,涵盖他们到昌化军的运费、必要的安置和初期的口粮,已经是非常紧张了。”

    陆秀夫听贾旭如此讲,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可以招揽、安置宋蒙前线的苦难百姓,给他们一条生路,本也是陆秀夫所愿。贾旭能够不忘初心,解边民倒悬之危,他陆秀夫就放不下些许钱财了?

    “再坚持坚持,等我再想办法从别处搞钱来。”贾旭安慰陆秀夫道。

    陆秀夫点了点头。这时姜盼盼在一旁问道:“东边的新城建设,房屋一间一间不停地盖着,盖完也没人住。原本我还不理解,现在看来,难不成都是给流民准备的?”

    “不然呢?”贾旭不在意地反问道。

    姜盼盼深吸一口气,半晌才说出话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子美九泉之下若有知,必要再赋诗几首,称颂于你。”

    ------------------

    贾旭心中当然是有宏愿在,但以他当下的能力,自然做不到“大庇天下寒士”的程度,更不要说,他按照后世的分类法,应该算是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不是“国际主义者”。他心中的“天下”,自有其特指范围。

    就比如现在的贾旭,站在石碌铁矿的一处山头上,看着脚下几千名往来忙碌、衣衫褴褛的矿工,心中就毫无波澜。那些原本出自德旺番茂的矿工还罢了,他们是能得到基本的衣食、医疗保障的,每天只工作四个时辰左右,每个月甚至还有五天假期。而且按照贾旭先前所言,这些汉子在一定时限后,将通过劳动自赎,最终成为德旺番茂的一员。所以在矿上负责看守的德旺番茂峒丁,不仅没有逼迫过甚,反而对他们照顾有加。

    可那些来自安南国乂安州沿海村镇的男丁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毕竟贾旭早已言明,要给他们一场“最好无人可通过”的严峻考验。每天六七个时辰的高强度工作,全月无休,各方面保障也几乎没有。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儿,吃最馊的饭,住最破的窝棚,挨最毒的打。

    初时安南矿工中还发生了几次不屈的反抗与暴动,被德旺番茂的峒丁镇压、杀了为首之人并再次减半了食物供应之后,余下的人到如今已俱是行尸走肉,无力、也无心再反抗,只是机械的工作着,静待猝然倒地那一刻的到来。

    陪在贾旭身侧的陈国康,看得颇为难受,几次三番想出言求情,却终究未敢说出口。

    贾旭斜眼看着他局促不安的样子,开口说道:“心疼了?”

    陈国康尴尬了笑了笑,然后终于鼓起勇气说道:“毕竟与我都是安南同胞,看了确实有些不忍。”

    贾旭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倒是有些妇人之仁,只怕他们心中不这么看你。他们的父母被我杀了,妻子、姐妹被我夺去送给被人做妾,子女被我带走、年纪小的将来都不见得还能记得他们。他们与我之间乃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就算我有朝一日让他们得脱自由,他们会感激我么?而你作为他们眼中的奸细、叛徒、帮凶,他们会感激你么?他们自由之后,最先要做的,怕不是怀揣利刃,埋伏在你我常经之处,求个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罢了。他们从被我执住的那一刻,便注定了必死的命运。我留他们多活这些时日,可以为我昌化军的发展贡献些微薄的力量,而不是悄无声息地直接死去,已经是我最大的‘仁慈’了。”

    陈国康知道贾旭所言在理,便也摇着头不再多说,随同贾旭一起走下山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