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前驱-《宋鼎》


    第(3/3)页

    山坳中的王仲文正与他的妹妹王靖瑶说着体己的话,见贾旭从山上下来,赶紧迎了上去,躬身喊了声:“大人。”

    如今的王仲文早已经不是大半年前的桀骜模样,如今的他在贾旭面前执礼甚重、恭顺无比。与贾旭的联姻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这大半年中,德旺番茂在他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好处。原本因为仇汉政策与世隔绝而日渐衰败的德旺番茂,在这短短时间内,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不仅在贾旭的直接帮助下吞并了德龙塘番茂,那些在过去百年间转投其他大番茂的小黎峒,也都纷纷重新归附于德旺番茂,毕竟谁不想借机投靠当下岛中最硬的后台——昌化军呢?

    而贾旭也有意地给德旺番茂让渡大量的实惠:授命其管理石碌铁矿,将矿上应用的金钱、米粮直接拨给德旺番茂,简直就是任其向下发放时从中截留;见王仲文颇知道好赖,没有中饱私囊,更是额外拨付了一笔费用,每个月都以管理费、产量新高奖励等名目奖给德旺番茂,几十数百贯,对于花钱如流水的贾旭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黎母山中的黎峒来说,已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与此同时,昌化所产的廉价、优质的铁器,以德旺番茂为中转,大量流入黎母山之中,受各黎峒追捧,也让德旺番茂在中间赚取了大量的利润;更不用说最近纷纷传闻,贾旭要给他们的头领王仲文向皇帝请要封赏了。

    “我是一定要在岛上树立一个汉黎合作的标杆的,既然如此,与其便宜了别人,不如把实惠给自己的大舅哥咯。”贾旭笑着对王仲文说道:“我过段日子回京,是要向皇帝为你请封的。这次来,一是看看石碌铁矿的运行情况,二呢,是要咨询一下你的意见。”

    王仲文露出受宠若惊的神情,却难掩自己脸上的笑容:“大人真是客气了。您为我和德旺番茂请封,即是弥补我先祖之遗憾,更是我莫大的荣耀,我又怎敢有什么意见?”

    贾旭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你的意见很重要。我此番回京,关于德旺番茂的封赏,有两种不同的选择。我希望听听你的意见,再从中择一。”

    王仲文颇有些意外地说道:“请大人明言。”

    “其一是与其他黎峒头领一样,请个虚衔,定期领些粮米也就罢了。当然衔位比他人高一些,他们都是不入流的承节郎,而我至少为你请个正七品的宣德郎。”贾旭说道:“而另一种选择呢……我意图仿效西南,在岛上请设羁縻州,以开今后岛上黎民治理之先例。此事若成,那大舅哥就是朝廷钦封的世袭知州,从五品的封疆大吏,就连我见了大舅哥,都要行面见上官之礼了。”

    王仲文听完贾旭所言,却没了兴奋之感。

    “怎么,怕了?”贾旭问道。

    王仲文苦笑一下说道:“岛上汉黎之间千年相处,虽然各朝各代也常有敕封之事,但均为勋官、散官,从未有黎民受封职官。其他大黎峒首领未必不想,但若是我拔了头筹,怕是会因为嫉妒,而成黎母山中众矢之的。我倒不是怕了什么,只是德旺番茂百年积弱,如今半年多来虽然声威复振,实则根基不甚牢固,我是担心届时坏了大人的大事。”

    “怕什么,不是还有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黎民归化乃是大势所趋,总要有人来做这个先行者。”贾旭忽地俯身在王仲文的耳边低声说道:“更何况我既然以此岛为根基,又怎会容忍岛上有这么多不受控制的势力存在?不瞒你说,羁縻州也只是一时之过渡,只要我还在岛上,黎母山中的黎民早晚是要编户齐民、改土归流的。你可以选择为我前驱,并在此过程中借我之势收获巨大的利益,有朝一日成为黎母山中千古以来的第一人也说不定。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支持,甚至为了你守护你黎民千百年来的传统而跟我对着干。”

    说到这里,贾旭顿了一顿,眼睛看向正在不远处与人说笑的王靖瑶,口中继续说道:“即便你选择与我为敌,也不会丝毫阻挠我的计划。只是以我们两家的关系,你纵使倒向你的黎民同胞,他们恐怕也难以对你信任了。那时你德旺番茂从我树立的汉黎合作标杆,变为我杀了给猴看的鸡,且不要怪我辣手无情。”

    王靖瑶看见贾旭望着她,口中含笑的对着自己的哥哥不知道说着什么,便一跳一跳地跑了过来,将手中的罐子递了过来:“这个甜糟可好吃了,我在昌化时常常想念的,你也尝尝!”

    贾旭将罐子接过来问道:“是寨子东头孀居三十年的黄婶儿最拿手的甜糟吗?如此我可真的算是有口福啦。”

    王靖瑶被贾旭的调侃逗得满脸通红,转眼看见坐在贾旭对面的王仲文双拳握在膝上、紧抿着嘴唇、脸上憋地竟有些红,诧异的问道:“阿哥你怎么了?你们刚才在说什么?”

    王仲文没有回答她,而是抬头用泛着赤色的双眼盯住贾旭,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道:“那就从妹夫所言,搏上一把!到时还望妹夫多多扶持了!”

    贾旭闻言终于开怀一笑,一手握住王靖瑶、另一手握住王仲文说道:“你我乃是一家人,正该如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