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正事-《宋鼎》
第(1/3)页
客观的说,宋理宗赵昀,算不上什么明君,在位这么些年,也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晚年更是沉溺于女色,甚至可以说有些昏聩,却唯独在这气度上,颇为让人称道。换做其他皇帝,像贾似道与吕文德这种朝廷宰辅与封疆大吏之间的儿女联姻、政界一把手与军界一把手的公然联盟,都应该是防之又防的事情,而他偏偏浑不在意,甚至乐见其成。
他好像从来没担心过,要是贾似道和吕文德联合起来篡权谋位怎么办?
皇帝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让很多原本担心皇帝误会自己勾联外臣的皇亲国戚们纷纷行动起来,再加上正月十五的皇宫宴上皇帝着意的褒奖,使贾旭更成了临安府中的红人,酒宴邀约不断。主人有身份的,派下人来送邀书,更多的则是亲自来请,在贾府的前厅一坐就是一天。好在他们也绝不孤单,宰辅的府中本来就不缺请示的、汇报的和溜须拍马跑关系的,如今只是更加热闹的而已。
贾旭又没有三头六臂,也不会影分身,自然不可能每有邀约都去赴宴,否则他怕不是要顿顿喝、喝到三年以后,也只能是拣那些主人身份显赫的才会亲自应付一下,而即使这样,也是每天酒局不断。可那些明知道贾旭不会赴宴的,依然每日来邀约,乐此不疲,主要是难得有借口到宰辅府中来。就算自己人微言轻,看不到贾氏父子,但是一同等待的部堂上官、功臣勋贵、科场同年还是能见到的。他们俨然将贾府前厅当成了自己难得一遇的交际场。
前后短短月余,贾旭将临安城中有名的酒楼喝了个遍。这股风甚至隐隐刮到了官场之外,全临安城都知道现在城中最炙手可热的乃是宰辅家的公子,酒楼间会比较贾旭哪日到此宴饮,夸自家手艺不错,而贾旭若是始终没有去哪家酒楼,则定是档次不足,要引人小瞧。就连席间陪坐、献唱的歌舞伎们,也争相以与贾旭同过席为荣,如果贾公子的酒宴始终没有请她,那她就绝算不上这临安城中有头有脸的红牌。
而贾旭在临安府的这段时间,当然也不止是每天不停地喝酒,还是干了很多正事的。
首先是搞船。
蒙古南侵时,忽必烈连破淮河、汉水、长江三道江防,大小数十战,大宋各路水师或败或溃,伤人毁船无算,贾似道借机裁撤了多支水师的编制。只是大宋与蒙古对峙,靠的就是江淮水网纵横和巍巍大江之险,江防自然是要不能不要的,贾似道只是借机重组原本冗杂的编制,然后大量营造新战船,重建水师。
而之前那些被击溃的水师部队,即使败的再惨、伤亡再重,也不是一条船不剩、一个人不活,这些余留下来的残兵败将,就变成了一笔糊涂账。其中得力的人、尚完好的船,便成了各级官员的饕餮盛宴,被募作得力家丁、亲卫,转为私船。贾似道当然也知道其中的道道儿,而且他就是获利最大的一方,像如今昌化军水营指挥姜才和大部分水兵都是原本残余诸部中最精锐的那一部分,如今纷纷南下,入了贾旭的彀中。给贾旭运送补给、然后就地扔在昌化军的船只,也都是来自于此。
然而这些内河水师的平底沙船,面对海浪,终究有些无力。东京湾中尚好,只要躲着点台风季,问题都不大,却无法满足贾旭进一步向南洋开拓的需求。贾旭将其中仅有的十余艘福船、广船都给了浮水洲岛上的水营,余下的近百艘沙船,只能充作近海护卫和运输之用。故而本次贾旭回京,与贾似道软磨硬泡,贾似道最终无奈之下,答应给贾旭再造十艘特制的福船。
贾旭是带了图纸来的。他自然是不懂造船,但原南宁军的港口旁是有小造船厂的,其中也有造船师傅,照着自有的几艘福船,加上贾旭的特殊要求:尖头、V底、侧面横排舷窗,画上几张图纸还是不难。
与后世的刻板印象——西方船是尖头尖底三角帆、中华船是平头平底方帆其实不同,作为当时世界造船、航海技术的翘楚,大宋其实各种型制的船都有。加之宋代海贸兴盛,商队足迹最远处可达红海,而泉州、广州等作为当时世界性的大港,也是全世界有能力远航的海商船队汇聚之处,什么样的船型构造没见过?他们远涉万里到达大宋之后,除商贸之余,对船只的修缮维护也是必做之事,大宋港口的船工师傅,什么样的技术没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