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正事-《宋鼎》
第(3/3)页
贾旭现在手头最值钱的自然是石碌的铁矿和昌化城北产量巨大的高炉。在这个时代,源源不绝的优质铁器意味着巨大的财富,但是贾旭直接把它们拉到内陆来出售变现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宋实行的是专卖制度。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专卖制度,这本身并不稀奇。只是宋代由于一直面临严重的外部威胁,加之自身“三冗”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中央财政压力极大,故而将专营范围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不仅如前代将盐类商品纳入官方专卖,像盐、茶、酒、香料、布匹、瓷器这些日常消费量多的大宗商品,铜、铁这类与军国大事息息相关的物品,一律被纳入官方专营。无论是官方直接控制商品的产、运、销全部过程的“官鬻法”,还是官方控制生产端,然后通过商人运输到指定区域销售的“通商法”,两法因地制宜,各有侧重,但一直沿用不绝。官方从中获取了极其丰厚的利润,才得以支撑连绵不绝的边境战事和庞大官僚体系的高薪厚禄。
而贾旭的解决办法,其实说起来倒也简单:直接将铁矿或各种铁制品,卖给朝廷。
由于在开采效率、原料品质、冶炼效率、规模化效应等多方面的巨大差距,昌化军产的生铁或各种铁制品,即使算上从琼州到临安的运费,实际成本与临安府中朝廷控制下的作坊相比,依然只有三分之一。贾旭以临安的半价将自己手中的生铁和铁制品出售给朝廷,实际上相当于获取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这种利润水平在后世已经算是惊世骇俗了,虽然和垄断经营的朝廷还有差距,但是与此同时,贾旭也有自己的两点优势。其一就是贾旭需要养活的,目前只是一县之地、十几万人口,而大宋虽然挣得多,却要养活的是整个大宋十七路下属的三十六府、一百二十五州、三十八军的亿万人口。其二是贾旭将自己的产品直接卖给朝廷,虽然名义上没有直接零售卖价高,但是却节省下了铺货全国的渠道费用和繁多的商税。
南侵的蒙古军队北还已经两年多了,但是造成的影响余波至今仍未彻底消散。战斗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武器的修缮、补充、为未来战斗预先做的储备,都需要朝廷持续不断地投入,有了昌化军质优价廉的海量生铁和铁制品供应,给朝廷节省了大量的军费,贾似道是很满意的。
而贾旭将昌化军的铁制品换成了钱,然后用给工人发工钱的形式投入到民间。以当世约等于没有的金融背景和琼州封闭的条件,几乎不需要担心资金外流的问题。工人们拿到工钱要买吃买穿,而昌化军的商品市场,也是官方专营的……虽然贾旭定下的物价和税率相当的低,但是这些发出去的钱,终究是要赚回来的,然后再继续以工钱的方式发回百姓手中,就这样在昌化军这个有限的地区内无限的循环。
只要贾旭不断地将铁器运出去,换回铜钱,社会积累的总财富就会越来越多,然后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当然了,除了这三件事外,贾旭在临安做的最最重要的事,就是准备与吕妙晴的婚礼。二月初八日,吕文德班师回京;初十日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宫中再次大宴;十四日,就是贾旭与吕妙晴的婚礼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