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大婚-《宋鼎》
第(1/3)页
贾旭和吕妙晴大婚这一天,吸引了全城官员和百姓的关注。
大宋政界魁首和军界擎柱的儿女联姻,这桩引起临安官场瞩目的事情在今日终于到达了高潮,这意味着大宋新的、稳固的权利框架的最终形成,官员们思索着自己在这其中的位置,研究着可能的风险和机会。而百姓们则无需白耗这脑力,他们只需要知道,今天街上有难得的热闹看就是了。
一个是前几年力挽狂澜抗蒙有功的贾丞相,一个是刚刚剿灭叛逆收复全川的吕大帅,那都是我大宋响当当的顶尖人物,他们的儿女亲事,场面还能差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贾府与吕府都位于城南,自古以来,越是靠近权力中枢的人,府邸离皇宫越近,这是一条大多数时候皆如此的不成文的潜规则,似贾似道和吕文德这般权势,二人的府邸相距自然不远。贾旭要是取最近路线径直去接亲,步行穿过两个街口、不足一刻钟便能到吕府。而实际接亲的路程,自然不能如此草率。
后世平凡之人的婚礼,租了车队,还要从酒店出发,在城市主要景观转一大圈,再回到酒店成礼,图的就是显摆和气派,贾、吕二人又岂会错过这个昭示自己权势的机会?
那些告诉你有权要低调的,只是因为权利不够大,而真正的权势,不需要低调。规格形制、护卫仪仗,标榜的就是地位上的天壤之别,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你,你全家的官路钱途、甚至生杀予夺,尽握于我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提前把这一切亮在明面上告诉你,恰恰才是我最大的低调和仁慈,免得你不知好歹真的惹怒了我,到时再恨自己有眼无珠、悔不当初。
贾旭的迎亲队伍,开路的、仪仗的、牵马的、扛轿的、抬礼的、敲锣打鼓的、弹唱奏乐的,林林总总两千多人,浩浩荡荡地从城南的贾府出发,沿御街经过三省六部院、太庙、秘书省,然后向西出丰豫门,沿西湖畔行至钱塘门复入城内,再经过国子监、太学、武学,转回御街,南行至皇城司附近,向东出崇新门,沿钱塘江南行至新开门,再次复入城内,拐过太医局,方到吕府。
沿途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争相一睹贾旭这位最近风头正劲的新郎官的风采,而贾旭骑在装饰华丽的骏马之上,穿红钗花、年轻逸朗、俊秀英武,也毫不让人失望,频频挥手致意间,便引得道两旁大姑娘小媳妇阵阵尖叫。
人群中不断有人将时应的梅花、玉兰花瓣掷向迎亲队伍,染得御街上下香风阵阵,而贾府的队伍也不时地向两旁投掷一把把的铜钱、派发利是,更是让御街之上惊呼连连。
迎亲队伍未有丝毫耽搁、紧赶慢赶,也走了将近两个半时辰,时逾午后,才到吕府。
吕府门前的街上两旁,早已摆满了长桌,上面放着茶、酒和各种点心,迎亲队伍中的大多数人便在此享受娘家的招待,每个人还收到了彩绸、小饰物和一贯铜钱的礼物,而贾旭则带着少数人,被等候在门口的吕师夔迎入府内暂歇。
也没有多久,门外的人吃饱喝足,又开始吹拉弹唱起来,催促新娘子赶紧出门上轿,吕师夔也起身将贾旭引到吕府后宅中吕妙晴的闺房门前。
里面的吕妙晴此刻凤冠霞帔、红布盖头,身边围着众多的婶婶、姑姑、嫂子,一边为她整理裙裾,一边煞费苦心地教导着,无非是些要她嫁过去之后孝敬公婆、多衍子嗣的话。平日里倔强跳脱的吕妙晴到了今时却也不再胡闹,只是默默地点着头、时不时地应和几句“知道啦”,然后任着这些长辈簇拥着、将自己牵出门外。
贾旭抬头望着闺房中款款而出的吕妙晴,一身龙凤褂上红火的色彩、精美的盘扣、细致的刺绣和华丽的镶边,也掩不住其下高挑曼妙的身材。吕氏起于草莽,家中有地位的女眷大多是当年的乡野村妇,虽然这些年养尊处优,也有了不少贵气,但是着实称不上美丽,真不知被他们簇在其中,愈显得娇媚无比的吕妙晴,是上天如何的馈赠。
二人在昌化朝夕相处年余,如今时隔近两月再见,贾旭脑中已想不起吕妙晴的那些泼辣、率直,只是念着那张红盖头下藏着的美,竟隐隐有些急切。
贾旭随着吕府女眷,一同向外走去,待到吕府门口,女眷们纷纷站定,讨要赏钱。贾旭则回答“自古以来、绅士不带金”,然后身边的随从依规矩将一贯贯用红绸穿起来的铜钱撒在地上。吕府的女眷们自然不会稀罕这些许铜子儿,但喜庆的礼数如此,自然又不一样,也嬉笑着撒了攥住吕妙晴的手,与府中的小孩子们一起抢作一团,她这才得以上了喜轿。
第(1/3)页